您所在的位置: 品牌专栏
石教授讲妇产科故事第十四期:从娘娘“喜脉”话说早孕诊断的故事
2025-01-10
作者:石一复
标签:
产前筛查诊断
  
来源:妇产科网
浏览量:4066
​我国古代战国时期(公元前4750年-公元前221年),该阶段已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有百家争鸣的学术和实践的繁荣。脉象的变化已是当时诊断妊娠的重要依据。 中医《黄帝内经》已有妊娠脉象诊断记载,公元3世纪《脉经》一书中提出闭经与妊娠的鉴别;其他早有中医对胚胎发育优劣、能否安胎、是否胚胎死亡、稽留流产等记载,有些则比西方国家还早,说明我国古代妇产科学的水平和技术发展。但也有“脉诊绝技-悬丝诊脉-隔纱诊脉”传说,故事和记载甚多,如唐代唐太宗李世民继位不久,长孙皇后难产时请孙思邈悬丝诊脉诊断为胎位不正,即开方服药后生下龙种;脉象辩腹中男女(雌雄);清朝太医为慈禧太后隔纱诊等举不胜举。 《素问-平人气象论》中说“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素问-阴阳别论》中说,“应博阳别,为之有子”;《灵躯-论疾诊尺》中则说“女子守少阴脉动甚者,妊子。”这些脉象都说明肾脉经气的充盛是妊娠的重要症象之一。“身有病”是指早孕反应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而脉象却并不表现出病脉来。《内经》的这些论述,一直是诊断妊娠的主要依据。 公元225年(即公元三世纪)也已提出闭经与妊娠的鉴别诊断。公元1237年宋、金、元代《妇人大全良方》中也有内服中药检测妊娠的记载和相关临床应用,川穹为细末、空心、浓煎艾汤,服后觉腹中为动,则有胎也,使妊娠的诊断有了新的依据,还有“漏胎”、“滑胎”(现今的习惯性流产,反复自然流产)的诊断。 公元1297年(13世纪)元代朱震亨在《儒吏考试程式》记载道:“验得本妇乳头变色,子脉方行,委有几个月身孕。”说明当时已掌握妊娠妇女乳头色素沉着这一生理现象了。 中国古老的切脉诊断早期妊娠一直沿用至今,有经验的中医对脉诊也仍有应用,但现在中医为保险起见,也均中西医结合诊断——切脉与妊娠试验(检查HCG)、超声波结合使用更多。 甚至相关古代小说和宫廷电视连续剧中常有皇后由太医系细线切脉的传说和剧情。因皇后娘娘凤体尊贵,又因男女传授不亲,男性太医不能随便接触皇后的贵体玉手,所以在皇后手腕上系一细线,有数米之长,由太医在另一端间接按脉,如妊娠则会说:“娘娘喜脉,恭喜恭喜”。虽并非科学之举,但究竟是真是假不好说,各占50%的几率,更有茶余饭后、小说、影视中喜剧性和夸大成分,但也说明切脉诊断早孕在我国是由来已久。 上述脉诊的历史是真是假,还是民间杜撰,现在难以考证。我们不盲从,不神化。切脉诊断虽然是诊断疾病的手段之一,但需要结合病人的其他症状全面考虑,仔细分析,切莫臆测主观作出判断,以免造成失误。现代AI技术发展也一定会有应用研究和发展。 古印度、欧洲、古埃及判断女人怀孕的方式 古印度是怎么判断一个女人有没有怀孕的——即在她睡觉的时候,在她的下身放上洋葱或者大蒜,到第二天早上闻她嘴里面有没有味道,如果没有味道就是怀孕了,有味道就是没怀孕。因为他们认为嘴跟下身是相通的,如果怀孕了就会把中间给堵住。 而中世纪的欧洲也有两种鉴别女人怀孕的方法,一种是用布蘸上尿液用火烧掉,让这个女人来闻,如果闻了吐了就代表怀孕了;还有一种就是由专门的医生来品尝这个女人的尿,通过味道来辨别这个女人有没有怀孕。现代医学认为这些方法都是不准确的,因为决定尿液味道的因素有很多,所以这些医生也是白喝了。 而在古埃及是让女人尿在小麦和大麦上面,如果小麦发芽了,就是怀上了女孩,如果大麦发芽了,就是怀上了男孩。现代医学做过实验,它这个准确率高达70%,因为怀孕女人的尿液里面含有大量的雌性激素,的确有助于麦子的生长。 当时国外的文献中记载怀孕检查是基于这样的假定:怀孕妇女的生殖道和身体其他部分是连通的,所以当怀孕妇女在检测时,如闻椰子粉和啤酒混合物,如果呕吐说明她怀孕了,而从呕吐物的数量可以推断将来小孩的数目。一旦诊断怀孕,治疗师会用该妇女的尿来浇灌小麦苗和大麦苗。通过观察她们的生长状况,来预测小孩的性别。当然这样的检测至少有55%的正确性。 现今科学发达,妊娠诊断对生育年龄或年龄较长的妇女进行保健、疾病诊治、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等十分重要。正确诊断应根据妇女的症状、体征和辅助诊断进行综合分析,以免误诊和漏诊。 妊娠诊断标准: 1、停经:月经过期是妊娠最早的现象,凡月经周期正常的健康已婚或无避孕措施妇女,月经过期首先考虑是否有妊娠可能,第二个月还未来并伴有早孕反应,这可能性更大,只有个别隐瞒停经史或哺乳期、人工流产后月经未恢复而又怀孕的例外。当然也有个别是合并疾病所致。 2、早孕反应:早期伴有头晕、乏力、嗜睡、食欲不振、偏食、多喜酸性食物、厌油腻、恶心、呕吐等症状。通常60%-80%会有不同程度、轻重不一、时间长短不定的各异常的早孕反应,通常分别与精神、心理、神经失调、体内的内分泌改变、HCG升高、促甲状腺素分泌T4增多、胃动素水平增高等有关。 3、基础体温升高:怀孕后孕激素水平升高、兴奋,体温中枢导致体温升高0.3~0.5度,可持续20天以上。 基础体温(BBT):古老的BBT目前仍在使用,尤其是激素测定、超声诊断条件受限的基层和边缘地区,对观测排卵、黄体功能、指导受孕或避孕等仍有作用,现又发展为智能化的BBT测量器,小巧可与手机连接,使用方便。 BBT图形:第1类型表示正常有排卵,第8类型表示无排卵,其余六类型表示黄体功能不全,则不易怀孕,即使怀孕容易流产。 4、乳房:乳腺细胞和小叶增生,乳房逐渐增大,浅表静脉显露,自觉感到乳房轻度胀痛或触痛,乳头及乳晕色素加深变黑,乳晕周围出现皮脂腺增生,而称为“蒙氏结节”。 5、皮肤色素沉着:主要在面颊、额、鼻部出现咖啡色斑点,典型者呈蝴蝶状。 6、生殖器变化:阴道黏膜和宫颈充血呈紫蓝色,宫颈变软,子宫体增大如球状,子宫颊部变宽而软。检查时感觉子宫颈与子宫体不相连,称为“黑格证”。 7、尿液自查的方法:现今比较普遍的是妇女自行向附近药店购买“孕棒”,将其与尿液接触,若孕棒见有“中队长”(好比少先队中队长的标志)样显示,即等待片刻见孕棒有两条红杠出现为阳性,就可表示有妊娠,就是早期怀孕;若没有两条红杠则为阴性,说明没有怀孕。这是年轻女性几乎人尽皆知,第一步自行检测是否有“孕“的简便方法。这已在全国城乡各地广泛使用。 除上述早期怀孕妇女自我感觉和医生检查外,更可通过不同客观的可靠程度高的辅助检查方法来协助确定是否怀孕。 1、妊娠试验:测定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诊断妊娠常用的方法。 1)雄蟾蜍试验:在HCG的刺激下,雄蟾蜍会从尿中排出精子。它是有一定性试验的原尿试验。如果怀疑妇女怀孕,将妇女的10毫升晨尿注入雄蟾蜍背部皮下,2-6小时后从雄蟾蜍的泌尿生殖道中取尿,在显微镜下检查有无精子,若有精子为阳性,就是早期怀孕;无精子为阴性,说明没有怀孕。 2)兔排卵试验(1932年)。 3)小鼠子宫重量测定(1943年)。 4)大鼠子宫重量测定(1943年)。 5)大鼠卵充血试验(1948年)。 6)大鼠前列腺重量测定(1950年) 7)大鼠卵巢重量测定(1941年)。 8)1960年开始采用免疫试验。 上述雄蟾蜍、小白兔、小鼠等试验,因为灵敏度低、时间长、精确性差等现已弃用。以HCG各种免疫法检测代之以上述多种方法,并采用β亚单位测定,受精后第7天开始即可测出HCG大约20~50单位/升,排卵后14天为100单位/升,妊娠5周可达1000单位身以上,妊娠8~10周达到高峰约2万至20万单位/升(平均5万单位/升)。 2、超声检查:阴道超声在排卵后16天或受精卵种植后10天,也即停经30天左右,可发现孕囊。腹部超声可在停经35天(排卵后21天)发现孕囊,妊娠第5周后可显示胎心搏动、胚芽,孕6周出现卵黄囊,8周出现脐带,9周可显示胎盘等。当然这些检查也与胚胎发育、B超仪器和超声医生的水平、经验等有关。 至于其他还有: 1、黄体酮试验:用于月经过期,而怀疑有早孕,特别适用于妊娠试验或超声检查仍不能明确的情况。可每日肌注黄体酮20毫克,连续3~5天,然后停药,如停药后2~7天出现阴道流血,可除外妊娠。如停药7~10天,仍无出现阴道流血,则妊娠可能为大。 2、宫颈粘液检查:取宫颈粘液少量涂片干燥后,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有排列成行的椭圆小体,而无羊齿状结晶,应考虑妊娠。 3、基础体温测定(如上述)。 4、计划生育手表:根据月经周期设计,帮助妇女测出排卵期和安全期。它集计时、天然避孕于一体,由欧美和香港推出,只适合月经周期为27~30天的妇女,并且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 5、近年又有智能经期计算机:它是一种微型设备,仅有手掌大小,根据基础体温的检查原理,分析软件、互联网、智能设备,自动输入软件对比,可避孕,又可了解是否有早期妊娠。1998年其在欧美被大量使用。 诊断早期妊娠的方法很多,现今主要依靠妊娠试验和超声。测定HCG是最早期妊娠的主要方法。超声能见到胚囊、心搏即可确诊。 女性HCG阳性,首先要想到的是否有怀孕,但也要和其他的疾病相鉴别。HCG阳性说明有妊娠,但妊娠在子宫内或子宫外?在子宫外的何方?仍是不知。 HCG可用作早期妊娠的诊断,检查是否有流产、妊娠的安危、治疗的效果等,也可用于产前诊断,如21三体综合症(唐氏综合症)、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和/或肿瘤以及罕见的错觉绒癌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之用。 近代研究发现如患有肺癌、胰腺癌、膀胱癌、睾丸癌,HCG也会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所以,对HCG阳性也应该要有鉴别,不能都认为HCG增高只是妊娠有关的“专利”。 专家简介 石一复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1984年起,先后担任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长达14年,后两届兼任党委副书记 曾多年为浙江省妇产科学和妇科肿瘤学的学科带头人 1991年起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目前仍担任全国和省内多个学会顾问,并分别担任国内十余家期刊顾问、名誉主编、副主编、常务编委、编委、特约审稿人等 先后获国家科技三等奖,部级、省级、厅级科技成果奖40余项,公开发表医学论文等1000余篇,出版教材,专业参考书(主编或参编)78部。热心医学科普,发表作品近500篇及书约10本 1993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浙江省首个妇产科学博士点和第一位妇产科学博士生导师 先后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75名 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首届妇产科医师奖、全国妇幼先进工作者、全国科普作家。2010年受聘为“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至今 曾被誉为国内妇产科“三剑客”之一(余两位-郎景和院士,已故的李孟达教授) 曾赴香港,台湾及大陆多地进行“子宫广泛性切除术”表演和交流 1994年亲自组织并参加“礼物婴儿”和“试管婴儿”工作,短期即获成功,填补了浙江省的空白。完成院长对学科建设和浙江历史使命后移交年轻人继续工作,并出了一名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3年获得“国之名医-特别致敬”,《大众医学》2023年全国十大科普人物,浙江省抗癌突出贡献奖荣誉。 目前仍在省内外各地门诊、会诊、手术、讲学、主持学术交流、担任杂志编辑和撰稿、组稿、著书、撰写妇产科专著,科普书文等工作,并主持和学术交流等。 责编:煎薯片

评论(0)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