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专家访谈 >> 详情
589
0
大医访谈 | 从基础到临床,郭孙伟教授揭秘子宫腺肌症纤维化评估与药物开发新突破!
本期“大医访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郭孙伟教授分享其在子宫腺肌症基础研究中的卓越成果与临床应用转化的前瞻思考。郭教授团队不仅在纤维化评估、新药物治疗上取得突破,更提出宫腔手术围术期药物干预策略,为临床预防与治疗开辟新径。
郭孙伟
子宫内膜异位症

本期“大医访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郭孙伟教授分享其在子宫腺肌症基础研究中的卓越成果与临床应用转化的前瞻思考。郭教授团队不仅在纤维化评估、新药物治疗上取得突破,更提出宫腔手术围术期药物干预策略,为临床预防与治疗开辟新径。



妇产科网:

郭教授您和团队在子宫腺肌症的基础研究中取得了显著成果,特别是关于纤维化评估和新药物治疗的发现。您如何看待这些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的可能性?在推动这些研究成果走向临床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哪些?


郭孙伟教授:

我们致力于临床科学问题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在子宫腺肌症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过程及诊断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令人振奋的进展。具体而言,我们通过对比弹性超声检测与腺肌症病灶纤维化程度,发现病灶的硬度与其纤维化程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这一发现意义重大,因为它可以使我们利用弹性超声技术监测病灶的发展阶段。当病灶呈现高度纤维化、质地坚硬时,预示着血管密度减少,药物难以渗透至靶组织,且孕激素受体表达可能下调,从而降低了孕激素药物治疗的有效性。这不仅解释了为何部分患者在此时用药效果不佳,还提示了长期用药的必要性及停药后高复发的风险。


此外,我们在腺肌症发病机制的研究中,明确了宫腔手术作为该疾病发病风险增加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在宫腔手术围术期实施药物干预的策略,并通过动物模型验证,这种方法能够有效降低腺肌症的发病风险。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药物干预方式副作用较小,对病人影响有限,为临床预防腺肌症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解决腺肌症导致的月经量增多问题上,我们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们发现,糖酵解下调是腺肌症导致月经量过多的原因之一,而某种组胺受体抑制剂在动物模型中能够显著减少腺肌症小鼠的出血量,并可能对病灶具有抑制作用。这一发现为开发新型治疗腺肌症的药物提供了重要线索,并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不仅加深了对子宫腺肌症的认识,还探索了多项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创新方法和技术,有望为改善该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做出重要贡献。


妇产科网:

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普遍存在诊断延迟的问题,从患者教育和医生培训两个层面,请郭教授讲一讲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缩短这一延迟?


郭孙伟教授:

举例来说,从国家层面来看,诸如美国、意大利、西班牙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政府均高度重视并加大了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的科研经费投入,体现了对这些疾病研究与治疗的高度重视。


从患者角度出发,值得注意的是,许多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出现痛经症状的患者,可能已经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如果能够在这些早期阶段就进行干预,不仅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还能有效缩短从症状出现到确诊之间的时间延迟,即“诊断延迟”问题。


再来看医生层面,尤其是在基层医院工作的妇产科医生,他们可能面临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以及复杂的深部内异症等疾病的认知不足。这些医生在如何准确诊断、有效干预这些疾病方面,有时会感到困惑或不确定。因此,加强医生对这类疾病的认识,提升他们的诊治能力,是减少诊断延迟、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途径。通过持续的教育和培训,医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疾病的最新诊疗进展,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


专家简介



微信截图_20240728151448.png


郭孙伟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女性生殖内分泌相关疾病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密歇根州立大学妇产科学及生殖生物学系兼职教授
❖上海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内异症学组顾问
❖亚洲内异症和腺肌症协会理事(创建人)主席(2017-2018)

❖世界子宫内膜异位症协会(WES)理事(2011-)
❖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疾病协会(SEUD)理事(2015-)
❖美国子宫内膜异位症基金会(Endometriosis Foundation of America)

❖科学顾问委员会(SAB)成员(2021-)

❖(中国)台湾子宫内膜异位症协会国际顾问小组成员(2021-)


责编:孙雯

评论(0)
精彩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