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专家访谈 >> 详情
1773
0
“国之名医”专访 | 石一复教授:务实笃行守初心,国之良医担使命
以“推举医者榜样,引领尊医舆论,促进人民健康”为主题的第六届国之名医颁奖盛典在北京顺利举行。活动旨在展示国之名医群体形象,共同营造名医成长的社会环境,推动中国医改纵深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曾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的石一复教授荣获“国之名医·特别致敬”的荣誉称号,妇产科网有幸邀请石教授与我们分享他的感想和多年的工作经验。
石一复
其他

以“推举医者榜样,引领尊医舆论,促进人民健康”为主题的第六届国之名医颁奖盛典在北京顺利举行。活动旨在展示国之名医群体形象,共同营造名医成长的社会环境,推动中国医改纵深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曾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的石一复教授荣获“国之名医·特别致敬”的荣誉称号,妇产科网有幸邀请石教授与我们分享他的感想和多年的工作经验。


微信图片_20230926131514_副本.jpg


妇产科网:

国之名医是对医者的重要勉励,石教授此次荣获第六届国之名医·特别致敬的荣誉称号,请您和广大医生们分享下获奖感言!

首先,石教授对主办方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以及组织该活动的院士们、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师学会的专家们表达感谢,这一评选是经过综合考量、广泛吸收意见和评审的结果,是对全体广大医务人员的激励,该活动有益于促进和重视临床医疗发展,促进人民健康。


石教授表示此次能够荣获“国之名医·特别致敬”这一荣誉称号,是离不开浙江省卫生系统、浙江大学以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等各方的支持和关心,也离不开妇产科同行、医院各部门以及诸多学生和研究生们的协作支持。无论是医疗工作还是教学科研,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很多工作和任务的,所以石教授认为这个荣誉是集体的,是大家的!


同时,石教授强调每个医生的点滴收获和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病人及病人家属对医生的信任、合作、支持与理解。医生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均是在为病人诊治的工作中一点点积累和提升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人类医学发展中医生与病人是同一战壕的朋友,所以石教授表示也要感谢这62年来与他共同合作,相互尊重并给与他支持的病人和家属。


在耄耋之年能收获“国之名医·特别致敬”这一荣誉,对于石教授个人来讲是莫大的鼓励,这是对石教授从医62年来在妇产科医疗、教学、科研、医学科普以及对年轻专业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的认可。石教授说在有生之年他仍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与时俱进,为妇产科事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守护广大妇女健康。


妇产科网:

国之名医的主题是“推举医者榜样,引领尊医舆论,促进人民健康”,您正是通过突出的工作和显著的贡献在业界展现了名医的形象,请您和大家详细讲一讲,您是如何一步步成为大家的榜样的?在促进广大人民健康方面,您是如何带领着大家促进和推动女性的健康发展的?


石教授认为榜样他还谈不上,他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在医生队伍中,很多好医生都在积极努力地提高医疗水平,全心全意治疗病人。同他们一样,石教授无论是作为长者还是曾经的领导,都是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处事公平公正、廉洁奉公,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起到带头作用,提倡协作合作精神,互相学习、交流、帮助,依靠大家的支持与合作,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助力年轻人成长,促进妇女健康,一起为妇产科学科的发展共同努力。


在促进和推动女性健康发展方面,石教授总结了从医62年来的主要工作:


1、围绕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进行防治,结合学科发展,不断攻克妇科肿瘤。


恶性肿瘤对妇女的健康危害最大,会影响到女性的生育进而影响到家庭、社会和下一代,因此石教授最初的工作重点就放在妇科肿瘤上,如妇女第一瘤--子宫肌瘤、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和妇科恶性肿瘤死亡率最高卵巢癌等。几十年来,石教授从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到治疗等多方面进行长期系列性的工作,发表论文数百篇,出版专著、医学科普书籍8本,负责制定国内第一版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和肿瘤指南及第一版妇科腹腔镜诊治指南等,荣获全国以及省级奖项。石教授讲经过医生同道们的长期努力现如今绒癌的存活率几乎达到100%,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一些三期以上的卵巢癌病人通过治疗已存活30多年,至今仍与病人有联系;有些病人成功治疗后最终并非死于癌症本身,而是死于其他疾病。这样的结果对于石教授来讲是感到非常欣慰的。


2、开展辅助生殖技术,解决不孕不育问题。


辅助生殖技术可以解决不孕不育的问题,对家庭社会都有着积极的意义。石教授开展“试管婴儿”工作是比较早的,当时是在顶着诸多压力以及无任何国内外技术支援的情况下亲自组织和展开工作的,并在短期内获得成功,填补了浙江辅助生殖技术的空白。在完成了医学学科建设后将工作移交给年轻人,团队中后来还出了一位中科院士。


3、大力呼吁、提倡和开展小儿及青少年妇科学科建设,解决小儿及青少年女性的妇科问题。


石教授指出小儿及青少年妇科绝不是成人妇科的“缩微”,其有自身的生理、心理和解剖特点,对女性的一生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并将影响女性的健康、生育、家庭乃至社会。目前我国还处于“垦荒”阶段,作为小儿青少年妇科学科发展的倡导者之一,石教授强烈呼吁重视和加强小儿青少年妇科学发展,并积极建立学科、开设专科门诊诊疗、进行防治宣传,出版了3本《小儿与青少年妇科学》专著,在国内杂志发表4次述评,多次组织专题学术讨论、学术报告、医学科普等,为建立中西医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儿青少年妇科学而做着点滴的努力。


4、重视人才培养,夯实人才基石。


为了促进妇产科学科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作为院长的石教授高度重视和加强人才队伍的的培养工作,要求医生们夯实基础技能,打牢“基石”,激发创新活力,任人唯贤,能者为上,杜绝论资排辈,不断创新发展,紧跟国际的步伐。


5、监测出生缺陷,助力出生缺陷早防治。


自1985年起石教授负责浙江省的出生缺陷监测工作,并成为全国出生缺陷监测5人小组成员,监测工作长达10年之久,石教授的监测工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石教授认为一个医生一方面要在自身的重点专业上持续钻研业务,提高技术能力水平,另一方面,如果担任行政业务,作为院长来说的话,要进行全面考虑,科学规划发展战略、提升医疗质量、优化核心流程、做好人才管理等等,这样医院和妇产科学科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妇产科网:

无论是博大精深的医术,还是宅心仁厚的医德,石教授都给后辈们树立了楷模和榜样,您对后辈们有着怎样的寄语?


以60多年妇产科医生的经验和体会来讲,石教授对年轻的医生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首先要打好基础。妇产科医生的临床工作要重视“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石教授讲到在他还是住院医生的时候,上级领导是要求他们毕业5年后再结婚,目的是为了在这5年内将基础打牢;要求住院制,保证自己负责的病人随叫随到;新病人初次的三大常规必须是自己亲自来做,新生儿的头皮针必须亲自注射穿刺;要不耻下问,向有经验的医生护士学习。因此,石教授希望年轻医生重视基本功的培养。


2、做好“三动”。“三动”即脑动、手动、笔动


脑动”是指要多思考,多问“为什么”,对于诊断方案及手术成败领悟其中原因、道理和经验,多加思考如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如何做探索性科研,如何更好地救治病人,在动脑中不断取舍、吸收和改进。


动手”是指手术、检查、操作等技术要精准,视野清楚,动作轻柔。重视术前、术中及术后思考,不断提高实验的动手能力及临床应急处理能力。


动笔”一是要认真书写病史、病程记录及各种医疗文书,二是逐步撰写病例分析、临床回顾性及前瞻性分析、综述,参编或主编著作等。虽然现在使用电脑居多,但石教授强调纸质的书籍、论文和资料还是需要的。动笔的好处是在动笔前查阅以前的资料,巩固了旧知识,同时翻译新的国内外资料,又学习了新的知识和技能,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对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写作表达能力都将是一个提高。另外,动笔撰写发表论文、出版专著后,将会为医院、科室做宣传,提高知名度,有利于学术的交流,促进学科百花齐放。


3、对医学研究生应该有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数量多得惊人,但质量和水平却有待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导师应肩负育人与育才重任,要严格认真,不能“批量生产”,要保质保量,不断提高研究生临床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4、医学生和各级医生要钻研业务、实事求是、踏实工作,遵守科研道德,禁止弄虚作假、盗名窃誉。


最后,石教授分享,想要做一名好医生,就需要各个方面都有所付出,全面考虑、多加思索,最重要的是要得到病人和家属的认可。


石教授希望年轻人能够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努力,年轻人是前途无量的,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



专家介绍

石一复 教授


曾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


1937年12月出生于上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61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医疗系,1983年全省破格晋升为副主任医师三名之一,1988年浙江省教委批准破格晋升为教授。1984年6月1日起,先后担任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浙江省妇女保健院院长、浙江医科大学妇产科学教研室主任,长达14年,为医院发展,学科提升,在国内创立知名度和学术地位作出努力。


曾为浙江省妇产科学及妇科肿瘤学科带头人。曾任中华妇产科学会常务委员、中华妇女保健学会常务委员、中华妇产科学会妇科肿瘤学组成 员、浙江省妇产科学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妇女保健学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浙江省分会妇科肿 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等,目前仍担任全国和省内多个学会顾问,并分别担任《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国实用妇科及产科杂志》、《现代妇产科进展》、《实用妇产科杂志》、《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等国内30余家期刊 名誉主编、副主编、常务编委、编委、特约审稿人等。先后获全国、部级、省级、厅级科技成果奖50余项, 公开发表医学论文、短篇报道等近1000篇,出版专业参考书(主编或参编)70余部。公开发表科普作品 及医学科普书等500余篇,也为全国科普作家。目前仍在省内外各地讲学、会诊、手术、主持学术交流,并赴国外学术交流等。


一贯重视教学工作(大课教学和临床教学),并进行教学改革,建立师生双向评估制度,对历年部编教材进行评论,并提出修改意见。教学效果优良,均获好评,持续十余年均名列前矛,获教育部评估专家好评。


1978年被评为浙江省先进科技工作者,1987年获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工作者,1989年获全国优秀教师荣誉。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浙江省第一位妇产科学博士生导师,1995年被评为浙江省医德医风高尚医务工作者(全省共6名),1996年被 评为全国妇幼卫生先进工作者,参加卫生部七五、八五、九五攻关项目获奖5次,1996年出生缺陷监测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001年获“中国妇科肿瘤特殊贡献奖”(全国共9名),2002年获浙江大学“良师益友”等。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75名。2010年受聘为“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当时“妇产科学”的唯一委员。先后赴德国、日本、美国、法国、新加坡等进修、访问和参加学术会议。1993年应邀赴中国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进行“子宫次广泛切除术”手术表演和交流(国内妇产科学界中三位医生之一)。1995年起为中华妇产科学会5人小组成员,与中国台湾妇产科学理事会5人小组多次组织海峡两岸妇产科学术进行交流和互访。


自20世纪60年代末起重点进行妇科肿瘤临床及研究工作,特别是妊娠滋养细胞肿瘤,1970年首创的“三联序贯化学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获卫生部奖励,先后进行数十年的系列研究,成为国内著名的 研究中心和南方一帜。同时对其他妇科肿瘤、妇科疾病、围生医学、新生儿疾病、计划生育、辅助生殖 技术、妇科手术和腹腔镜诊治等均有一定建树,为上万妇女和家庭解除了病痛困扰和精神折磨。1994年 亲自组织并参加“礼物婴儿”和“试管婴儿”工作,短期即获成功,填补了浙江省此方面的空白,后团队中出了中科院士和许多著名专家。

评论(0)
精彩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