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间宫腔镜手术是目前较热门的一个话题,设置日间宫腔镜手术是适应未来医疗改革模式的一个重要改变。全国有资质的各级医疗机构以不同形式和规模在开展日间宫腔镜手术,但缺乏统一的制度流程和规范。为规范日间宫腔镜手术,以国际日间手术学会和中国日间手术合作联盟发布的相关文献为参考,结合中国开展日间手术成熟的医疗机构的制度流程,制定了《日间宫腔镜手术中心设置及管理流程中国专家共识》。此次,妇产科网特别邀请了妇产科届医疗大咖隋龙教授,对日间宫腔镜手术中心的设置、管理制度、质量控制以及并发症的处理给予了共识性建议。
从2015年到2022年11月份,国务院办公厅以及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先后发布了七八份文件,都是有关现代公立医院改革方向的文件。其中每一份文件都提出了日间手术会是未来大型公立医院改革方向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当然也包括妇科手术中的宫腔镜手术。
日间宫腔镜手术是指患者一日内且不过夜入、出院完成的宫腔镜手术。这样的一种模式,可以将百分之七八十原先需要住院进行宫腔镜诊疗服务的患者,在日间服务模式中完成。提质增效,安全高效,是开展日间宫腔镜手术的核心目标。但不同医院,医疗资源,医疗条件不尽相同,为保障日间宫腔镜手术在不同级别医院有序开展,2022年由中华医学会朗景和院士牵头,组织全国20多家大学附属医院的宫腔镜专家、重症医学的护理专家,麻醉专家等,共同成立专家组,制定了《日间宫腔镜手术中心设置及管理流程中国专家共识》。
共识中存在两个重要内容,首先,既往需要住院的宫腔镜手术患者,现在需要改为日间完成,不过夜。这对医院的管理,妇科主任、妇科内镜医生、护士长等团队的技术提升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的提升形成新的挑战,因此,共识对日间宫腔镜手术中心的设置及组织管理做了重点呈现;另外,患者由术后住院改为日间术后出院,大家会对其安全性存在疑虑,因此,本共识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日间宫腔镜手术的质量控制。
日间宫腔镜手术应该在日间宫腔镜手术中心完成,日间宫腔镜手术中心包括日间手术室、日间病房和综合服务区。
管理团队包括中心负责人、护士长,全面负责日常运行管理,中心负责人至少是高年资主治以上或副高职称以上,拥有丰富的宫腔镜临床工作经验的医师;医师团队应为有资质、经过专业培训、上报医院批准备案并相对固定的医师团队组成。此外,麻醉医师是日间宫腔镜手术医护团队的重要组成,麻醉医师须经过良好的麻醉及相关急救培训,主要负责麻醉评估、术中麻醉管理、术后复苏、镇痛管理及术后访视等。
保障日间宫腔镜手术顺利实施,取决于完善的管理制度,这包括准入制度、评估制度及随访制度。
①医疗机构准入:已开展宫腔镜诊疗服务的医院,按诊疗规范开展相应级别的日间宫腔镜手术。
②术种准入:术种准入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及手术医师资质开展,逐步开放日间宫腔镜手术种类。病种选择以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为标准。
③医师准入:手术医师应具有宫腔镜手术资质和能力,具备高年资主治及以上、最好是副高及以上职称且有丰富经验的医师,负责日间宫腔镜手术的管理。
④患者准入:经评估符合日间宫腔镜手术的患者,年龄14-70岁、无严重全身性疾病,达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心肺功能评级I-II级标准,有通畅的通讯联系方式。
患者围手术期的评估:
①术前评估:术前由专科医生、麻醉医师评估患者的身体条件和麻醉风险,符合手术准入标准后行日间手术。
②术后评估:患者离开麻醉复苏或休息室前,须再次评估。
③离院评估:由专科医生和责任护士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活动情况、出血、疼痛等,达到出院标准方可离院。
大学教学、地级市、县级等不同级别医院日间宫腔镜中心的硬件与软件设施,医疗资源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我们设定了非常严格的、安全的质量控制评价指标,包括日间宫腔镜手术率、日间宫腔镜手术取消率、非计划二次手术率、非计划过夜率、非计划复诊或再入院率和患者满意度等十个指标。
由于目前国内外缺乏宫腔镜质量控制相关大规模的研究数据,故在本共识中未对所有质量控制指标进行量化,建议各医疗机构对以上指标进行定期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plan do check and act,PDCA)”循环管理方法进行管理、改善,不断提高日间宫腔镜手术的质量。
宫腔镜的并发症包括四大类:子宫穿孔、子宫出血、空气栓塞、水中毒,严重者危及生命。对于以上并发症,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强调以预防为主。前面提到病种的准入、医生的准入,患者评估后的准入,这些准入制度是预防和降低日间宫腔镜手术风险的重要保障。日间宫腔镜手术医师须经过专业培训的有资质医师,日间宫腔镜中心的负责人应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副高及以上职称人员,严格按照准入制度、评估制度实施工作,这对预防和降低并发症至关重要。
然而,在临床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本共识中专门制定了应急转运流程。日间宫腔镜手术出现并发症的患者需要院内转运进一步治疗,一般转入普通病房观察,严重者需转入ICU病房监护。转运前需要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告知病情、进一步的处理等相关事宜。转运时需要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士与应转病房对应岗位医师进行一对一交接。交接内容包括:患者入院情况,手术过程,目前生命体征、辅助检查、体内置管(动静脉通路、尿管、引流管)等,并进行书面签字确认。以此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提高日间宫腔镜手术的安全性。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宫腔镜诊治中心、宫颈疾病诊治中心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日间手术合作联盟妇科专业日间手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宫腔疾病诊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妇科内镜微创专业委员会宫腔镜学组副组长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幼微创专业委员会宫腔镜学组副主任委员
亚太妇科内镜联合会(APAGE),宫腔镜专家组(Hysteroscopy SIG),专家
IFCPC(国际宫颈病理阴道镜联盟)继续教育和培训专家委员会委 员
中国阴道镜宫颈病理学会(CSCCP),副主任委员
中国妇产科医师协会,阴道镜和宫颈疾病专业委员会(CCNC),副主任委员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宫颈癌防控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理事;生殖道感染与微生态分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妇幼保健协会阴道镜和宫颈病理专业委员会(SHSCCP)主任委员
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医学工程妇产科专委会前任主任委员
上海市激光学会理事、激光医学妇产科专委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激光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
从事妇产科医疗、教学、科研30多年,主编专著4部,发表科研论文160余篇,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4项。专注于HPV感染相关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专注于早期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宫腔粘连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诊疗研究。牵头多中心临床试验7项,参与20余项。发明专利5项。
责编: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