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邀权威专家,共话医疗前沿。本期“主任有约”栏目,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主任——郭银树教授。郭教授在宫腔镜子宫腔整复手术领域造诣深厚,以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的见解,引领着子宫腔疾病治疗的新方向。让我们一同聆听郭教授关于宫腔镜技术的深度剖析,以及她在术前评估、手术策略与术后管理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共同探索子宫腔疾病治疗的新篇章。
妇产科网:宫腔镜子宫腔整复手术是治疗各类子宫腔疾病的首选方法,其中术前评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郭教授,您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心得,请问您能否分享一下术前进行准确诊断与评估的宝贵经验呢? 子宫腔疾病作为一系列疾病的统称,其诊断和治疗需依赖于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科学的诊疗理念。通过详尽的术前评估、精细的手术操作、严格的术后管理以及安全体系的建立,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子宫腔疾病带来的挑战,为女性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子宫腔疾病概览 子宫腔疾病并非单一病种,而是涵盖多种疾病的统称。这些疾病包括但不限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损伤性疾病(如宫腔粘连)、子宫畸形(如纵隔子宫)、子宫内膜增殖性疾病(如伴有细胞非典型增值的子宫内膜增殖症和子宫内膜癌),以及与妊娠相关的问题(如胚物残留、胎盘残留、剖宫产瘢痕妊娠)等。此外,还包括异物残留、慢性子宫内膜炎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如剖宫产瘢痕憩室、子宫肌瘤剔除后憩室形成)等。 临床诊断的金标准 在临床上,宫腔镜检查是诊断子宫腔疾病的金标准。其直观的观察和准确的定位能力,使得宫腔镜检查在子宫腔疾病的诊断中占据重要地位。尽管超声、核磁影像等辅助手段也可用于发现宫腔疾病,但由于其敏感度和特异度相对较低,故不能替代宫腔镜检查的地位。 子宫腔整复手术的理念 子宫腔整复手术是诊断和治疗子宫腔疾病的一个重要典范。段华教授提出的宫腔镜子宫腔整复手术理念,不仅强调技术的精湛,更注重理念的推广。这一理念的核心在于,在切除宫腔占位、恢复宫腔解剖的同时,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女性子宫内膜及其生殖、生育能力。 术前评估的重要性 在实施子宫腔整复手术前,详尽的术前评估是不可或缺的。这包括宫腔镜检查联合超声检查,以实现对宫腔疾病的准确、精准诊断。对于不同类型的子宫腔疾病,如子宫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宫腔粘连等,均需进行详尽的评估,以确定手术方案及风险。 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手术过程中,需选择适当的监护手段,如超声监护或腹腔镜联合监护,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对于液体的总体把控也至关重要,以防止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预防大于治疗的原则应贯穿于整个手术过程。 术后管理与安全体系 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和管理同样重要。建立从诊断到治疗、施术到术后管理的完整安全体系,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妇产科网:宫腔粘连是妇科常见病,对患者的生理功能产生严重影响。请问郭教授,关于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如何在术中及术后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术后宫腔的再次粘连呢? 一、宫腔粘连的定义与成因 宫腔粘连,作为一种子宫腔及子宫内膜的损伤性疾病,其根源在于宫腔操作过程中的不当处理。这些操作可能直接或间接导致子宫内膜基底层的损伤,进而引发子宫内膜瘢痕化,最终造成子宫腔形态的异常。正常情况下,子宫腔呈倒置的三角形,但宫腔粘连发生后,子宫形态会显著缩小,出现宫底部粘连、宫角粘连等现象,严重影响子宫的正常结构。 二、宫腔粘连的影响 宫腔粘连不仅改变了子宫的解剖结构,还直接影响了子宫内膜的厚度。在孕卵着床的关键时期,健康的子宫内膜厚度应达到1.5厘米左右,以支持胚胎的着床与发育。然而,宫腔粘连导致的内膜薄化,甚至可能降至7毫米以下,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殖功能,增加了不孕和流产的风险。
三、宫腔粘连的治疗策略 针对有生育要求的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子宫腔整复手术已成为治疗的首选方案。该手术的核心在于三个关键要点的精准实施: 1.去除瘢痕,恢复宫腔解剖 手术过程中,需精准去除瘢痕组织,恢复子宫腔的正常三角形形态。同时,采用“游离子宫内膜办法”,即在打开宫腔粘连时,尽可能避免触碰并保护残留的子宫内膜,确保手术的精细与安全。 2.预防术后再粘连 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率高,是手术面临的重大挑战。为有效预防再粘连,需采取机械屏障措施,如置入宫腔适形球囊、宫内节育器或其他支架,以物理方式隔离创面,促进愈合。 3.促进子宫内膜再生修复 子宫内膜的再生修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目前,临床上采用的方法包括放置羊膜、干细胞、自体血小板血浆等,以促进内膜生长。同时,新型促进子宫内膜生长、修复的物质也在持续研发中,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通过规范实施上述手术要点,我们旨在减少宫腔粘连术后的再粘连率,提升患者的妊娠成功率。宫腔粘连虽为复杂疾病,但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治疗策略的完善,患者完全有可能重拾生育信心,迎接新生命的到来。未来,我们期待更多创新疗法的问世,为宫腔粘连患者带来更加全面、有效的治疗选择。 妇产科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是全国宫腔镜技术及子宫腔疾病会诊中心,同时也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科室,能否请您谈谈中心在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独特的方法和成果? 我们中心是全国的宫腔镜技术与宫腔镜疾病会诊中心,下面我们谈谈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以及科研方面的相关问题: 一、临床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全国领先的宫腔镜技术与疾病会诊中心,我们深知临床实践对于学科发展的重要性。从宫腔疾病患者的全面管理,涵盖术前精准评估、术中精细操作到术后细致护理,我们始终秉持“手把手,传帮带”的核心理念,致力于在科室内部构建坚实的临床技能培养体系。通过这一体系,我们不仅提升了医生的临床能力,更为学科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理论建设:引领行业规范 在段华教授的带领下,我们执笔撰写了《中国宫腔镜诊断与手术临床实践指南》,同时还颁布了宫腔镜手术宫颈预处理的临床实践指南,对于宫腔粘连的质控标准建立了相应的规范,并在全国推广。这些成果不仅体现了我们在宫腔镜领域的深厚积累,更为推动全国宫腔镜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贡献了力量。 三、培训体系:培育内镜精英 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内镜医生,我们中心自建立以来,已成功举办了51期全国妇科四级内镜手术手把手学习班,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同道参与。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仅传授了先进的手术技术和理念,还通过教学相长的方式,锻炼了自身的团队,培养了一批学科骨干。同时,我们建立了严格的宫腔镜子宫腔整复手术人才梯队培养体系,通过轮转机制、严格培训标准和定期质控会,不断提升年轻医生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素养。 四、科研创新:驱动学科发展 科学研究是推动学科发展的核心动力,首席专家段华教授牵头的子宫腔粘连性疾病规范化治疗与生育功能重建系列研究获得中华医学科学奖二等奖、北京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子宫腔疾病生育功能重建与保留器官微创治疗获得全国妇幼健康科学技术二等奖。我们团队主研的北京市科委关于新技术用于宫腔粘连瘢痕修复的疗效研究也在进行过程当中,并在宫腔粘连机制、子宫内膜癌保育治疗及宫腔疾病大数据模型等领域开展深入研究。我们期望通过大数据的应用,为临床疾病的诊治探索新的手段和方法。 总之,科学研究是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人才培养是科学研究的原始动力,也是科室发展进步的具体措施和具体体现,在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推动人才建设和科学研究,形成科室长久的核心动力。 专家介绍 郭银树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主任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 ❖北京医学会妇科内镜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责编:孙雯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科技创新与器官整复分会外阴阴道疾病治疗与整复专委会主委
❖中华预防医学会生殖健康分会委员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科技创新与器官整复分会常委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妇产科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妇产学会常务委员
❖国家卫健委妇科四级内镜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国家卫健委妇科四级内镜培训基地培训导师
❖北京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杂志》编委、《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审稿专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