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专家访谈 >> 详情
Audio/video is not supported or no playable source found
Refresh
Replay
Play
00:00 / 00:00
00:00
Fullscreen
PIP
Speed
  • 2x
  • 1.5x
  • 1.25x
  • 1x
  • 0.75x
  • 0.5x
Click and hold to drag
442
0
“国际HPV知晓日”特别专题:男女同防同治,专家分享HPV全流程避坑指南!
2025年3月4日是全球第八个“国际HPV知晓日”,妇产科网值此之际特别邀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魏丽惠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赵更力研究员、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孙蓬明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罗恋梅副主任医师普及子宫颈癌防治知识和理念。
魏丽惠
其他 子宫颈癌

640.jpg


2025年3月4日是全球第八个“国际HPV知晓日”,由国际乳头瘤病毒学会(IPVS)发起,旨在呼吁公众关注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危害,推动子宫颈癌的预防与消除。妇产科网值此之际特别邀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魏丽惠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赵更力研究员、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孙蓬明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罗恋梅副主任医师分享HPV疫苗接种、感染、筛查及诊治等相关话题,普及子宫颈癌防治知识和理念。


1、今年1月,国内首个适用于男性的HPV疫苗获得了批准。哪个年龄段的男性可以接种这种疫苗呢?该疫苗的适应证包括哪些?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对男性HPV感染的关注日益增加。一项全球涉及4万多名15岁及以上男性的荟萃分析显示,HPV感染率高达31%,其中25-29岁的年轻成年男性感染率最高。在这项研究中,任意型别HPV、高危型HPV以及HPV 16的感染率分别为35%、24%和5%。与女性感染高峰期(17-24岁和40-44岁)不同,男性的HPV感染率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都比较高。在我国,男性普通人群的HPV感染率为8%-16.9%,其中高危型HPV感染率为5.5%-9.4%。


HPV感染不仅与子宫颈癌密切相关,还与男性的阴茎癌、肛门癌、口咽癌、喉癌、口腔癌、生殖器疣(尖锐湿疣)等良恶性疾病有关。在针对16-26岁健康男性进行的早期疫苗接种研究发现,疫苗对HPV 6、11、16、18相关外生殖器病变的保护效力为90.4%,对外生殖器部位HPV 6、11、16、18持续感染(6个月及以上)的保护效力为85.6%。在长达9.5年的中位随访期内,未观察到HPV 6、11相关的尖锐湿疣或与HPV 6、11、16、18相关的外生殖器病变,这表明HPV疫苗对男性具有长期保护作用。


此次我国批准男性接种的四价HPV疫苗适用于9-26岁的男性,可以预防因HPV 16、18引起的肛门癌,HPV 6和11引起的尖锐湿疣,以及由HPV 6、11、16、18引起的1级、2级、3级肛门上皮内瘤样病变(AIN)。这一举措将为我国男性带来更全面的健康保护。


2、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是引起子宫颈癌及子宫颈上皮内病变的主要病因。对于初筛HR-HPV阳性的女性,应如何进一步管理?


当前,全球范围内以及我国的指南均推荐将HR-HPV核酸检测作为子宫颈癌初筛的首选方法。然而,HR-HPV初筛的一个主要难点在于初筛阳性率较高,但阳性结果并不直接等同于疾病存在,这往往导致女性产生焦虑和恐慌情绪。为了有效管理HR-HPV初筛阳性的女性,今年由中国优生科学协会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等七个学(协)会专家共同制定发布的《中国子宫颈癌筛查指南(二)》中明确提出了分流策略:


(1)对于HR-HPV初筛结果为不分型阳性的女性,可以选择进行细胞学检查分流,或者进行HR-HPV分型检测,并根据分流结果进行管理;


(2)若HR-HPV初筛结果为部分分型阳性,如HPV 16、18阳性,则建议直接转诊阴道镜检查(必要时进行细胞学检查),而对于其他12种高危型HPV阳性者,则建议进行细胞学检查分流(图1)。


2.jpg


图源:中国子宫颈癌筛查指南(二)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25; 26 (1) : 88-96


此外,若细胞学检查结果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应直接转诊阴道镜检查;若细胞学检查结果正常,则无需立即转诊,而是进行观察,并在一年后重复进行筛查,以进一步确认是否存在问题。


同时,目前还有一些新的子宫颈癌筛查异常分流方法,如p16/Ki-67双重染色检测、DNA甲基化检测、HPV拓展分型检测、HPV基因整合检测以及HPV载量检测等,这些方法为更精准地管理HR-HPV阳性女性提供了更多选择。


3、HPV感染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HPV感染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较早开始性行为、拥有多个性伴侣或性伴侣本身有多个性伴的人群,因为HPV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此外,多孕多产、人工流产次数多、患有性传播疾病(如淋病、衣原体感染、滴虫性阴道炎、HIV等)的人群,以及长期口服避孕药和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低下的人群,也更容易感染HPV。针对这些高危人群,建议定期筛查并尽早接种HPV疫苗。


男性和女性感染HPV非常普遍,一生中大约有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会感染HPV。但幸运的是,如果机体抵抗力良好或接种了HPV疫苗,大多数人都能在两年之内自动清除病毒,因此不必过分担心。


4、已经感染HPV者是否可以继续接种HPV疫苗?接种HPV疫苗后发现妊娠怎么办?


对于已经感染HPV的人,仍然可以继续接种HPV疫苗。研究表明,无论是否已感染HPV,接种疫苗都能提供额外的保护,预防再次感染或疾病进展。这是因为疫苗诱导的抗体通常比自然感染后产生的抗体更为持久和有效。特别是,接种两价或四价疫苗对预防HPV 16、18持续感染相关的70%-80%的子宫颈癌具有显著效果。即使已经感染了HPV或有轻度的宫颈病变,疫苗也能够预防疾病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预防从HPV感染到宫颈病变的过程中,效果可达90%以上。


此外,HPV有多种型别,与子宫颈癌相关的就有14种高危型别,而即使接种了九价疫苗,也只能覆盖其中7种高危型别。因此,即使接种了HPV疫苗,仍建议进行定期的HPV筛查。


虽然疫苗上市前没有将孕妇作为研究对象,但大量全球人群的随访数据并未发现HPV疫苗增加胎儿或妊娠并发症的风险。因此,如果在接种HPV疫苗期间发现意外妊娠,建议暂停接种,等到分娩后再继续接种剩余的针剂。


5、持续感染同一型别HPV不转阴,需不需要进行干预?


如果HPV感染是同一型别,并且持续时间超过一年以上,那么是需要进行干预的。因为虽然HPV感染多数情况下为一过性,能够被机体正常清除,但持续存在的HPV感染,特别是当病毒整合到自身细胞DNA中时,容易引发细胞恶性变,导致细胞和组织学的改变。因此,对于持续性HPV感染,我们应给予更多关注,并积极进行干预。具体的干预措施应前往正规医院进行求诊,以获得专业建议和治疗。


6、对于HR-HPV初筛结果为部分分型阳性(如HPV 16、18阳性)的女性在进行阴道镜检查前后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在进行阴道镜检查前后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阴道镜检查最好在月经干净后的两周之内进行。其次,检查前三天或72小时内应避免同房性行为,并且不要进行阴道上药或冲洗,以免影响检查的准确性。在检查时,建议排空小便,穿着宽松衣物以便于穿脱。若检查过程中进行了宫颈活检或宫颈管搔刮,可能会出现阴道出血,因此建议携带卫生巾以保持外阴局部清洁。同时,需做好心理准备以应对可能产生的轻微疼痛。此外,阴道镜检查前,医生会进行白带或阴道微生态检查,确保正常后才可进行阴道镜检查。


检查后两天内,建议少吃辛辣刺激食物,若检查后出现活动性出血量较多(如超过月经量),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更好的处理。


7、如果确诊有子宫颈癌前病变,针对不同级别应采取哪些处理方式?


确诊子宫颈癌前病变后,处理方式应遵循个体化原则,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生育要求、既往筛查情况以及现有病变程度。对于年轻女性,如25岁以下且为CIN1患者,其病变消退率可达50%以上,可选择随访观察。对于CIN2患者,若为1型转化区,也可选择随访观察;但若病变持续两年以上,则需进行治疗。CIN3患者则建议进行治疗。然而,对于绝经后女性,若其转化区为3型(不可见),且持续LSIL超过两年,则建议治疗,不再推荐随访观察。对于有生育计划的女性,如30多岁但尚未生育,其对宫颈机能的保护有需求,CIN2的处理则需根据其具体情况来决定是观察还是治疗。因此,处理方式不能一概而论,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决策。


8、子宫颈锥切术和全子宫切除是否可以治疗HPV感染?


HPV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病毒感染,可能感染宫颈、阴道壁、外阴、肛周甚至肛门内黏膜。需要明确的是,单纯的手术(如子宫颈锥切术或全子宫切除)或物理治疗并不能根治HPV感染。这些治疗方法的主要目的是清除病灶,即通过切除、物理消融、冷冻等手段去除受感染的组织部分。然而,这并不意味着HPV感染得到了全面治疗,因为病毒可能仍然存在于身体的其他部位,仍需要定期进行HPV筛查。


专家简介


魏丽惠.jpg


魏丽惠‌ 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有国家特殊津贴

❖社会任职:北京大学妇产科学系名誉主任,中国优生科学协会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分会主任委员,国际阴道镜和宫颈病理联盟(IFCPC)成员,美国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会(ASCCP)成员,《中华妇产科杂志》副总编辑,《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主编。

❖学术贡献‌:在推动我国妇产科医疗、科研与教学工作的进展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在子宫颈癌的预防和控制领域拥有深厚的研究基础和实践经验。曾就该议题在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两会健康策直播节目中发布专题视频。担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多年,率先在北京大学成立了妇产科学系,形成了北京大学妇产科的学科优势。近年推动我国子宫颈癌防治工作走向世界。

❖荣誉与成就‌:获多项国家教育部、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学会、北京市等科学技术一、二、三等奖,中国医师奖;发表论文400余篇;编写专业书籍多部,先后培养硕、博及博后研究生76名。


微信截图_20250306101527.png


赵更力 研究员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WHO妇儿保健研究培训中心原主任

❖社会任职: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常务理事,宫颈癌防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分会(CSCCP)常委,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常务理事,妇女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顾问。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中国妇幼卫生》、《中国儿童保健》、《中国生育健康》、《中国计划生育学》等杂志编委。

❖主编《妇女保健学》、《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生殖道感染防治培训教程》、《宫颈病变和宫颈癌检查教程》、《孕妇学校高级教程》、《孕产期心理保健》等专业书籍。

❖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百余篇,曾获国家教委和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二等奖。


微信截图_20250306101643.png


孙蓬明 教授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福建省妇儿重大疾病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社会任职:德国妇科癌症协会(NOGGO)、国际妇科癌症协会(IGCS)会员,中国抗癌协会理事,福建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远程与互联网医学中心妇科肿瘤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国优生科学协会CSCCP常委、FJSCCP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妇科学分会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妇产科协会宫颈病变专委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阴道镜和宫颈病变专业委员,微无创专委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生殖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妇幼保健专业委员会常见病学组委员。

❖担任BMC medicine,oncogene等Q1期刊审稿专家,《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编委,《国际妇产科学》杂志编委,《医学参考—妇产科频道》编委。

❖入选福建省“特支双百”百千万领军人才,福建省卫健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长期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对妇科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致力于妇科肿瘤微创化、个体化精准治疗,对生殖道感染和内分泌有一定的研究。擅长运用手术、放化疗综合手段治疗各种妇科恶性肿瘤,如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熟练掌握妇科肿瘤微无创技术,尤其擅长单孔腹腔镜和多孔腹腔镜手术。

❖主持及参与国家级课题9项,省厅级课题20余项,申请专利7项,获科技奖励8项,在国内外杂志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81篇,累计影响因子超300分,出版学术著作或译著10本,参与编撰的专家共识指南10部。


微信截图_20250306101743.png


罗恋梅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博士

❖社会任职: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女性健康文化分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妇产康复专委会委员,中国康复辅助器具协会分支机构委员,北京妇产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儿保专委会委员,《中国计划生育与妇产科杂志》编委,中国康复医学会妇产康复专委会委员,《产后康复指南》编委,承担科普书《生殖健康孕育未来》审校工作。

❖全面参与妇产科各项临床工作,包括妇科、产科、计划生育等各个亚专业。擅长妇产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尤其是宫颈病变、HPV感染、外阴阴道病变等。获得下生殖道病变治疗相关实用新型专利4项,发表论文10余篇。

❖获得“朝阳能手”、“宫颈癌防治项目优秀奖”、“第九届临床创新与发明大赛春季赛三等奖”、“首都医科大学青年教学奖”、“安贞医院优秀青年教师”、“安贞医院青年教师授课技能比赛三等奖”等奖项。多次参与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责编:孙雯


评论(0)
精彩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