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专家访谈 >> 详情
Audio/video is not supported or no playable source found
Refresh
Replay
Play
00:00 / 00:00
00:00
Fullscreen
PIP
Speed
  • 2x
  • 1.5x
  • 1.25x
  • 1x
  • 0.75x
  • 0.5x
Click and hold to drag
35
0
专家来了 | 世界子宫内膜异位症日:李晓燕教授详解早期诊断与全生命周期管理
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的公众知晓率的全球不到20%,为了提高大众对这一疾病的认知,深入普及科学的防治知识,我们“专家来了”栏目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北京协和医院李晓燕教授,开启一场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深度科普之旅,为深受其困扰的女性带来希望的曙光,也为关注女性健康的各界人士打开深入了解这一疾病的大门。
子宫内膜异位症

在世界健康日历上,有一个特殊的日子——世界子宫内膜异位症日。子宫内膜异位症,这个影响着众多女性健康的疾病,宛如隐藏在女性身体内的“不定时炸弹”,所带来的疼痛、不孕以及对生活质量的严重影响,让许多女性饱受折磨。


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的公众知晓率的全球不到20%,为了提高大众对这一疾病的认知,深入普及科学的防治知识,我们“专家来了”栏目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北京协和医院李晓燕教授,开启一场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深度科普之旅,为深受其困扰的女性带来希望的曙光,也为关注女性健康的各界人士打开深入了解这一疾病的大门。


敲重点 


0诊断延迟的主要原因:

首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类型和轻重不一样,多数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痛经或慢性盆腔痛。然而,这些症状常被误认为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导致患者未及时就医。青少年患者的家长可能对此缺乏重视,而育龄期患者则可能因工作或学习繁忙而延误就诊。此外,部分患者对妇科检查存在畏惧心理,讳疾忌医,从而进一步推迟了诊断。

其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手段相对有限。尽管可以通过病史询问、妇科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式进行诊断,但即便完成以上所有检查,仍可能不能确诊。


第三,医生的诊断水平和经验对诊断的及时性有重要影响。经验不足的医生可能难以迅速识别病症,从而导致诊断延迟。


最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型多样性、带来的临床问题的复杂性可能增加诊断的难度,进一步导致诊断延迟。


0如何提高早期诊断率:

1、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理念逐渐从依赖手术向经验性诊断转变。过去,腹腔镜手术被认为是诊断的金标准,但为了确诊而对所有疑似患者进行手术也不太现实。如今,随着诊断手段的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医生更倾向于通过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以及其他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判断,从而减少诊断延迟,尽早确诊。


如果患者出现以下一种或多种典型症状,即可考虑临床诊断:

痛经:痛经严重到影响日常生活和活动;

慢性盆腔痛:非经期盆腔疼痛持续超过半年;

性交痛或性交后疼痛:同房时或同房后出现下腹疼痛;

与月经周期相关的胃肠道症状:如排便痛;

与月经周期相关的泌尿系症状:如尿频尿痛或血尿;

出现以上这些疼痛症状,并且合并不孕(积极试孕一年以上未怀孕)。


2、通过加强患者宣教医生诊断能力,提高全社会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认知水平,促进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育结局。


3、科研工作正在推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方法的革新,未来有望通过生物标志物、影像学技术、人工智能等手段实现无创或微创的早期诊断。这些进展将改变传统的诊断模式,为患者提供更便捷、精准的诊断工具,同时为疾病的长期管理奠定基础。


0术后长期管理重要性: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需要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疾病,长期管理至关重要,须根据年龄、生育计划、相应的具体问题,采取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青少年:

大部分青少年内异症患者临床症状是痛经和慢性盆腔痛的,手术后可以使用药物进行控制和管理症状,如果不进行管理,随着时间的增加,病灶可能会增大,甚至侵入更深。


育龄期:

❖未婚患者:对于育龄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尤其是有结婚和生育计划的人,进行科学的生育的指导非常重要。需要向患者明确疾病的潜在危害,并建议尽早制定生育计划。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在月经周期及激素作用下,通常会逐渐加重,可能导致盆腔粘连、输卵管功能受损、卵巢储备下降或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进而影响生育能力。此外,随着年龄增长,女性的生育能力自然下降,卵巢储备功能逐渐减退,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年龄因素的双重影响会显著增加不孕的风险,因此建议患者尽早将生育计划提上日程,越早尝试怀孕,成功率越高。


❖已婚患者:对于长期避孕但从未怀孕的患者(如结婚多年一直避孕),可能存在隐性不孕的问题。即使自认为避孕成功,也可能因潜在的不孕因素而难以怀孕。这类患者如果有生育计划,也应尽早解除避孕,积极尝试怀孕。


❖不孕患者:对于尝试怀孕一年以上未成功的患者,应尽早就医,进行全面的生育力评估,并根据情况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必要时采取辅助生殖技术助孕。


❖妊娠和哺乳期患者:在怀孕和哺乳期间,由于雌激素水平较低且无排卵,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灶可能暂时处于静止状态,症状(如痛经)也可能缓解。随着哺乳期结束和月经恢复,排卵恢复,病灶可能在激素刺激下重新活跃,导致疾病进展。部分患者会感到痛经等症状逐渐加重,这与病灶的复发或进展有关。产后不应忽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管理。建议在月经恢复后定期随访,必要时通过药物控制病灶进展,减轻症状,并预防疾病进一步恶化。


围绝经期:

对于没有生育计划且接近绝经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如45岁以上),如果患者有复发的情况,许多人认为可以等待绝经后病灶自然消退,但实际上仍需高度重视,不能因为接近绝经而忽视病灶的管理。


❖绝经前患者的风险:尽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是雌激素依赖性疾病,但45岁以上复发的或新出现的卵巢内异症囊肿(如巧克力囊肿)仍需警惕。研究表明,这部分患者卵巢病灶发生恶变的概率较年轻患者更高,因此需要更积极的治疗和管理。即使接近绝经,也不应忽视病灶的存在,建议定期随访并根据情况考虑手术治疗。


❖绝经后患者的风险: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理论上病灶应萎缩,但如果复发或新发现的囊肿持续存在或增大,需高度警惕恶变可能。应积极进行手术干预明确病灶的性质。


04 患者的自我管理:

从患者的角度来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术后长期管理需要高度重视,遵医嘱用药和定期复诊。

1、规律用药:规律用药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长期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可控制症状和延缓疾病进展。

2、定期复诊:长期管理中的患者需要定期复诊,以便医生评估治疗效果并调整治疗方案。

复诊的内容主要包括:

❖症状体征控制情况

❖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验

❖药物副作用及药物耐受程度的监测

❖个体化调整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更换药物治疗方案、助孕等等


专家介绍
image.png
李晓燕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 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

【学会任职】

中华预防医学会生殖健康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委员

中国妇幼健康协会青年委员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委员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妇科微创学组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妇科专委会会员

北京妇产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委


【学术成果】

致力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承担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共10余项。作为主要参与者曾获恩德斯医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华夏科技奖一等奖,全国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现任BJOG及AJOG中文版青年编委。


责编:马野

评论(0)
精彩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