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品牌专栏
大咖访谈 | 周红教授:卵巢低反应人群的诊断及治疗
2023-04-13
作者:刘小英
来源:医说生殖 公众号
浏览量:30181

生生不息,同心同行。1988年3月10日,中国内地首例试管婴儿成功诞生,这对每一位从事生殖医学事业的工作者来说,都是别有意义的一年。中国生殖医学白手起家,奋起直追,从无到有,快速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时光荏苒,中国大陆辅助生殖技术至今已成功应用35周年,35年的励精图治、薪火相传,一代又一代“生殖人”有序传承、生生不息,走在国际生殖健康事业的前列。



值此中国内地辅助生殖技术成功应用35周年之际,医说生殖媒体平台特别采访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周红教授,并围绕“卵巢低反应人群的诊断及治疗”进行了深度交流和探讨。



0924117d1f301105088dac1cca4735cd_640_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png

点击图片,查看访谈详情↑↑↑


专家简介

1681367699067.jpg

周红 教授

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


主任医师 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

广西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中心副主任

国家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评审专家

广西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专家库核心专家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生殖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西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西医师协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西妇幼保健协会辅助生殖技术专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西妇幼保健协会妇科内分泌分会常委


从事不孕不育诊疗、生殖内分泌学、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工作近30年,致力于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辅助生殖技术安全性、生殖与遗传等相关研究,深入开展个性化超促排卵方案研究等。曾获全国妇幼健康科技奖自然科学奖、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等多项奖项。



临床工作中卵巢低反应人群常见吗?如何定义卵巢低反应人群呢?


在临床工作中,卵巢低反应(POR)是指在体外受精技术中,促排卵过程出现的卵巢对促卵泡激素反应不良,卵巢刺激周期中发育的卵泡少,获卵数少,一般指获卵数3枚及以下,从而导致体外受精周期取消率高,临床妊娠率低的情况。


临床工作中,卵巢低反应的人群还是比较常见的。我们知道,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晚婚晚育现象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多女性在首次生育时就面临卵巢储备功能已经开始下降的问题。我们生殖医学中心是一家省级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机构,我们中心2022年实施体外受精技术的患者平均年龄为35.27岁,体外受精周期35岁及以上女性占比55.07%,40岁及以上的占比23.63%。对于卵巢低反应女性,在体外受精中,往往使用较大剂量促卵泡激素也无法获得太多的卵泡生长,甚至由于卵泡生长不良而取消周期。


目前国际上对于卵巢低反应的诊断,普遍采纳的是卵巢低反应博洛尼亚共识标准,即按照以下3条中至少出现2条,即可诊断为卵巢低反应:一是高龄(≥40岁)或存在卵巢反应不良的其它危险因素;二是前次体外受精周期卵巢低反应,常规方案获卵数≤3个;三是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基础窦卵泡数5-7个以下,或基础抗缪勒管激素小于0.5-1.1 ng/ml。如果年龄或卵巢储备功能检测正常,患者连续两个周期应用最大化的卵巢刺激方案仍出现卵巢低反应(获卵数小于等于3个)也可诊断。


对于卵巢低反应人群,如何进行促排卵方案的制定?使用促排卵药物的剂量越多越好吗?如何进行个体化治疗?


对于卵巢低反应人群,建议充分评估患者身体情况后,采用个体化的促排卵方案较为合适,目前常用的长方案、拮抗剂方案、微刺激方案、自然周期方案、黄体期促排卵方案都有可能用到。


我们的经验是:对于卵巢低反应者,使用促排卵药物剂量并不是越多越好,要根据患者体重、体质量指数确定促排卵药物剂量,一般情况下,在200-300单位左右启动较合适。对于既往曾经使用大剂量促排卵药物也反应不良的患者,使用微刺激方案,诱导有限的1-2个卵泡生长,也可能获得优质胚胎,临床结局也是挺好的。


个体化的促排卵方案,是促排卵医生根据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按照女性生殖内分泌调节轴,顺势实施的促排卵方案,是医生大量临床经验积累的结果。例如:长方案适用于患者月经周期短,卵泡不均匀的人群;拮抗剂方案通过直接抑制早发 LH 峰,避免了早卵泡期卵泡募集阶段内源性FSH和LH的显著抑制, 使卵泡发育的早期更接近于自然,具有用药周期短、费用较低的特点,也适合于卵巢低反应患者;对于卵巢储备功能更差的患者,我们中心则往往会采取微刺激方案、自然周期方案、适时启动的灵活方案等等。


卵巢低反应人群的辅助治疗有哪些?是否会改善治疗结局?应该如何调整生活方式?结合您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提一些建议。


卵巢低反应人群因为其自身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状况,常常获得卵子少、胚胎质量差、每次取卵周期临床妊娠率较低,部分患者可能因为没有形成可移植的胚胎而取消周期。许多患者会咨询相关辅助治疗的问题,希望通过药物辅助来提高卵巢对促排卵药物的敏感性, 增加卵子数量和质量。目前临床上常常用到的有:生长激素类药物、雄激素类药物、芳香化酶抑制剂、雌激素、口服避孕药、抗氧化药物、中医中药等。具体的临床效果是因人而异的,有一些患者获益,有一些患者效果不明显,也就是说有针对性的治疗可能才是有意义的,不是人云亦云,自己急病乱投医地乱用药物及保健品。


对于卵巢低反应患者,正确面对自身身体状况,放下焦虑心情,早睡早起,平衡膳食,适当运动,控制过高体重,远离烟酒等刺激性食物,以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乐观的心态,在医生专业的指导下,早日实施辅助生殖技术。


临床上,生长激素类药物在改善卵巢低反应患者的卵巢反应性,改善卵子质量上是有帮助的,早睡不熬夜,也是通过维持体内内源性生长激素分泌平衡来达到效果的。至于其他保健品,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为宜。


我们中心近3年来,高龄、卵巢低反应患者逐渐增加,助孕人群平均年龄由3年前的33岁逐渐增加到了35.27岁,有许多比较困难的患者,甚至是在其他机构被劝退的患者,最后在我们中心获得活产,靠的是医患之间的信任和沟通,我们细心一些,耐心一些。卵巢低反应并不可怕,我们担心的是不能正视自身身体状况的人,总以为用一些特殊药物就能“返老还童”,在还来得及的时候不及时选择辅助生殖技术,不能配合医生治疗。有时候,虽然只获得一枚卵子,但是,这一枚卵子就是希望,就可能成功生育一个孩子!卵巢低反应人群不要陷入过度焦虑地“怪圈”中。


卵巢低反应的干细胞治疗是否有效?目前有哪些新的研究进展?


有文献报道,对卵巢低反应或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通过卵巢动脉输注自体骨髓源性干细胞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改善病人卵巢功能和体外受精结局,甚至个别病人能够自然妊娠。干细胞治疗为卵巢低反应患者改善卵巢功能、实现临床妊娠带来希望,也成为目前治疗卵巢早衰的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胎儿附属物源性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其他源性干细胞以及外泌体具有干细胞特性和治疗卵巢早衰的有效性,但干细胞治疗的最佳干细胞尚无定论,而且目前研究多为动物实验,临床报道尚且很少,缺乏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客观、真实地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辅助生殖技术应用35周年之际,您能分享一下您印象深刻的关于卵巢低反应人群治疗的相关案例吗?在临床工作中有哪些宝贵经验可以和青年医生分享?


卵巢低反应人群,是体外受精助孕人群中比较困难的群体,每一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心路历程,而我们每次能让她们成功妊娠并顺利分娩,都一样的无比欣喜和幸福。记得有一位32岁患者,初诊是以“结婚5年,3次自然流产后不孕3年”来就诊的,当时检查她的基础促卵泡素(FSH)为20.5IU/L,AMH 0.3ng/ml,基础窦卵泡总数在3-5个左右,月经时有不规则延期现象,当我告诉她“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时候,她很惊讶,毕竟才32岁。在监测自然周期的时候,超声下就发现她的卵泡发育不良,或者常常卵泡未破裂黄素化,基础FSH波动在21-29IU/L之间,于是,我们建议她尽快通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助孕。在促排卵过程中,我们发现她的卵泡确实发育较慢,对促排卵药物不敏感,后来,我们就用雌孕激素人工周期调整,在合适的时机使用微刺激方案,终于获得1枚珍贵卵子,很幸运,她的这枚卵子受精后形成1枚8细胞胚胎,移植后成功怀孕了,现在已经妊娠6个多月了,孕期状况很稳定。


类似这样的卵巢低反应患者,还有很多故事,只要患者有妊娠意愿,不放弃努力,我们就尽量用专业知识去帮助她们。对于卵巢低反应人群,我们中心会为她们积极争取每一次取卵、胚胎移植的机会。


在临床工作中,作为不孕不育诊治的医生,需要对患者细心检查,查找不孕不育的具体病因;耐心解释,及时告知其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情况,争取让患者理解,必要时积极实施辅助生殖技术助孕,让我们的患者在卵巢还有反应的情况下,尽快成功受孕。当我们的不孕患者已经预期卵巢低反应的时候,不要拖延,和时间赛跑,珍惜她们每一次取卵及胚胎移植的机会。


记者:刘小英


审核:Afra


评论(0)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