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9
作者:郁琦
浏览量:38294
妇科内分泌贯彻女性一生,是女性身体功能的核心,女性的儿童期、青春期、育龄期、更年期、老年期等都与妇科内分泌有关,激素的变化会导致女性身体出现各种变化。走过2020年,迎来2021年,妇科内分泌领域出现什么变化和进展?中国妇产科网有幸邀请北京协和医院郁琦教授为大家谈谈妇科内分泌的那些事。
打破认知误区,推进围绝经期管理
为什么大众会开始关注围绝经期?郁琦教授介绍,首先是人类寿命因多种原因获得大幅度延长,如营养状况的改善、自然灾害的减少和医学长足的进步,如果人类平均寿命在四五十岁,围绝经期将不会成为困扰大众的问题。然而仅延长人类寿命,并非是最主要的目的,人类还需要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这是大众思想变更的重要表现,也是临床工作者关注围绝经期长期管理的初衷。
围绝经的出现,是因为卵巢功能出现衰退,雌性激素的缺乏加上年龄增长共同造成的,患者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更年期症状,如潮热出汗、失眠、乏力、睡不着觉,爱发脾气等等,紧接着患者会出现各种器官的萎缩,如肾脏、皮肤、内脏黏膜等的萎缩,各种癌症的发病率增加。患者65岁以后,还会出现各种代谢性疾病,如骨质疏松、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等疾病。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患者需要补充雌激素。这是一项临床已经应用六七十年的治疗方式,通过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绝经激素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围绝经综合征,但很多人因不了解和认知误区而抗拒绝经激素治疗。
郁琦教授介绍,应用绝经激素治疗的历史是曲折的,人们主要担心的不是药物的有效性,而是安全性。通过绝经激素治疗,患者可明显缓解更年期症状,预防骨质疏松带来的骨折,改善血脂代谢、糖代谢等等,但总有人会担心雌激素治疗会增加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或者导致乳腺的问题,甚至会因为发胖而拒绝治疗,这些担忧不断地“骚扰”绝经激素治疗的推进。对此,郁琦教授认为这些质疑并非毫无用处,它给治疗方法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让临床重视药物带来的风险,想办法弥补。
根据目前的研究,临床上对孕激素作用的认知不断加深,已经充分认识到乳腺癌发生风险与孕激素相关,但因对子宫内膜安全性的担忧,孕激素是必须应用的,这时就需要权衡药物的使用,同时做到使用孕激素保护子宫内膜,且不影响乳腺。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通过使用天然孕激素或接近天然的孕激素,以及某些特殊类型孕激素,可以实现不增加,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乳腺癌的风险,因此关于乳腺问题的担忧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此外,进行绝经激素治疗时,还需要注意中老年妇女出现血栓形成的风险,针对血栓形成风险增加的中老年妇女,可采用经皮吸收的雌激素,以降低血栓形成风险。因此关于绝经激素治疗的担忧,大部分都是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的,在适宜人群中开展,利大于弊。
同时,关于围绝经期领域,目前不断有新药研发出来,如针对下丘脑之上更深层次调通机制研究出的新药,这种药物可以通过调控下丘脑的体温中枢功能,有效缓解潮热、出汗等等更年期的症状。因此新药的研发,让一些有禁忌证、绝经早期,或者非常恐惧激素,不能使用绝经激素治疗的患者获得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案,这是转化医学大力发展和进步带来的益处。
最后郁琦教授感谢国家,从政策上关注更年期的问题,现在从国家卫健委开始开展妇科内分泌以及更年期特色专科门诊建设,各地方卫健委也不断支持该工作的开展,整个卫生行政体系都提高了对更年期问题的认识,高度重视围绝经期问题,让围绝经领域发展获得了更大的空间,因此郁琦教授预测在2021年,以及未来的几年里,围绝经领域将获得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