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布尔共识更新:ESHRE/ALPHA关于卵母细胞和胚胎的形态评估
2024-10-16
作者:鹿群教授 白雪燕医师
来源:医说生殖 公众号
浏览量:6643
自2011年首次发布《胚胎评估伊斯坦布尔共识》以来,已有数百篇关于卵母细胞和胚胎形态学评估的论文发表,这些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见解。《2024年伊斯坦布尔共识》更新的必要性和意义。虽然还处于草稿阶段,但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和讨论的机会。它更像是一份全面的综述,而不是一份最终的指导性文件,这意味着它还有许多待完善和细化的地方。针对2024年更新的重点部分,分述如下:
01、时间延迟成像技术(TLT)的引入与应用
➣ 2011年共识:TLT尚未广泛应用,胚胎评估主要基于静态形态学特征,观察时间点固定,无法连续监测胚胎发育过程。
➣ 2024年共识:TLT的引入使得对胚胎发育的连续观察成为可能,最小化了对培养条件的干扰。这项技术催生了“形态动力学”评估的概念,将胚胎的形态与发育动力学相结合,提高了对胚胎活力的预测准确性。
02、形态动力学评估的概念
➣ 2011年共识:未提及形态动力学,评估主要基于静态形态学特征。
➣ 2024年共识:引入了“形态动力学”评估的概念,即将胚胎的形态(形态和结构)与其发育动力学(发育速度)相结合,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框架来理解和评估胚胎活力。
03、卵母细胞评估标准的更新
➣ 2011年共识:对卵母细胞的评估较为基础,主要关注胞质颗粒度、透明带厚度等特征,对某些异常的临床意义认识有限。
➣ 2024年共识:详细评估了卵母细胞的多种特征,如卵丘卵母细胞复合物(COC)、平滑内质网聚集物(sER-a)、空泡化、折光体等。基于最新研究,重新评估了这些特征与胚胎发育潜力之间的关联。
04、对平滑内质网聚集物(sER-a)的重新认识
➣ 2011年共识:将sER聚集视为一个严重的胞质异常,建议不对具有sER聚集的卵母细胞进行受精。
➣ 2024年共识:最近的研究和荟萃分析未能证实sER-a与较低的受精率、胚胎质量、妊娠率和活产率相关,表明之前的担忧可能并不充分。
05、对0PN和未见PN的情况有了更深入的讨论
➣ 2011年共识:0PN的情况通常被认为是未受精的卵母细胞。建议在受精后大约17±1小时进行原核的静态观察。
➣ 2024年共识:认识到在静态受精评估中,可能观察不到原核,但胚胎发育仍然可以发生。强调了时间延迟受精的可能性,即在静态受精评估时间点之前,一些2PN(两个原核)的卵母细胞可能已经经历了原核消失,因此在静态检查时可能被错误地分类为未受精。提出了“未见PN”或“未报告2PN”作为替代术语,以描述那些在早期PNBD后正常发育的卵母细胞,这些卵母细胞在静态观察中未被检测到。
06、对单原核(1PN)受精卵的处理
➣ 2011年共识:建议弃用1PN受精卵,认为其异常。
➣ 2024年共识:发现一些1PN受精卵可以正常发育,其分裂率和囊胚形成率与2PN受精卵相当,且染色体组成可能是二倍体,建议在特定条件下保留并进一步评估。
07、动态监测受精过程
➣ 2011年共识:受精评估基于单一时间点的观察。
➣ 2024年共识:TLT揭示了受精过程中复杂的形态动力学变化,使得对正常和异常受精的动态监测成为可能,强调了受精过程的连续观察的重要性。
08、受精检查时间的调整
➣ 2011年共识:建议在受精后17±1小时进行受精检查。
➣ 2024年共识:建议在受精后16-17小时内评估原核(PN)数量,以最小化错误分类未受精卵母细胞的风险。
09、对多核化胚胎的重新评估
➣ 2011年共识:多核化被认为是不正常的,与染色体异常相关,建议不移植多核化胚胎。
➣ 2024年共识:TLT研究表明,2细胞阶段的双核化可能并不一定是负面迹象,需要更多证据支持,对多核化的处理更加谨慎。
10、对碎片化程度的重新认识
➣ 2011年共识:碎片化是评估胚胎质量的重要指标,认为高碎片化程度对植入率有显著影响。
➣ 2024年共识:发现低程度的碎片化(如小于10%)对植入率影响可忽略不计,随着碎片化的增加,植入率和活产率才显著下降。
11、卵裂球大小和不均匀卵裂的影响
➣ 2011年共识:不均匀的卵裂球大小与植入率下降和染色体异常相关。
➣ 2024年共识:确认了这一关联,强调了在2细胞、4细胞和8细胞阶段,卵裂球应均匀大小,不均匀可能影响胚胎发育潜力。
12、对异常卵母细胞形状的重新认识
➣ 2011年共识:异常的卵母细胞形状可能影响发育潜力。
➣ 2024年共识:发现卵形卵母细胞对实验室和临床结局无显著影响,不规则形状卵母细胞可能导致发育延迟,但影响有限。
13、囊胚培养成为常规实践
➣ 2011年共识:讨论了延长培养至囊胚阶段的益处,但数据有限。
➣ 2024年共识:囊胚培养已成为IVF实验室中的常规实践,强调了评估囊胚的形成时间、扩张程度和内细胞团(ICM)/滋养外胚层(TE)的等级。
14、更新了巨型卵母细胞的排除标准
➣ 2011年共识:将直径超过200μm的卵母细胞视为巨型卵母细胞,应被排除。
➣ 2024年共识:指出直径超过180μm的巨大卵母细胞应被排除,因为它们可能源于两个原始卵母细胞的融合,导致四倍体起源。
15、对非整倍体受精卵的新认识
➣ 2011年共识:建议多原核(包括3PN)受精卵应被弃用。
➣ 2024年共识:虽然3PN囊胚的染色体组成可能是二倍体,但临床使用仍不建议,强调需要更多证据支持其安全性。
16、更新了胚胎移植和冷冻保存的建议
➣ 2011年共识:根据评分系统提供了具体的胚胎移植建议,建议弃用某些等级的胚胎。
➣ 2024年共识:指出等级C的囊胚在某些情况下仍可能产生健康的活产儿,建议考虑对这些胚胎进行冷冻保存,也因此增加了D级评分进一步加以区分。
17、培养条件对胚胎评估的影响
➣ 2011年共识:指出培养基和培养系统会影响胚胎形态,应考虑在评估中。
➣ 2024年共识:强调通过TLT最小化对培养条件的干扰,认识到培养条件可以影响胚胎的形态动力学。
2024年的伊斯坦布尔共识结合了过去十年的技术进步和研究成果,对卵母细胞和胚胎评估的标准和术语进行了更新。特别是引入了时间延迟成像技术(TLT)和形态动力学评估,深化了对胚胎发育过程的理解,提高了评估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同时,对某些形态学特征的临床意义有了新的认识,更新了评估和处理的建议。
专家点评
在体外受精(IVF)实验室中,评估人类胚胎发育是一项必要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胚胎学家对胚胎进行评估,旨在选择最可能存活的胚胎进行宫内移植、冷冻保存或活检进行植入前基因检测(PGT)。既往胚胎优劣主要靠形态学评估,但是形态学评估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主观的,容易出现观察者自身和观察者间内部和不同实验室间存在差异。随着近年来,延时摄影技术(TLT)应用,胚胎形态学与动力学的整合,纳入了胚胎形态动力学特征。“胚胎形态动力学”评估的出现,为评估胚胎生存能力提供更全面的评估。数百篇关于胚胎评估文章的发表,丰富了我们对胚胎发育事件的理解和增加形态学评估准确性。《伊斯坦布尔共识修订》(2024年)修订了胚胎发育的预期时间表,充分考虑到了受精方式对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更新了卵母细胞评估、受精卵评估、卵裂胚评估、桑葚胚评估、囊胚评估的部分标准和术语,并对胚胎移植提出建议。此次修订旨在促进胚胎评估方法更加标准化和统一,以便更好地预测胚胎发育潜能和筛选可利用胚胎。
英文标题:The Istanbul Consensus update: a revised ESHRE/ALPHA consensus on oocyte and embryo static and dynamic morphological assessment
点评专家简介
鹿群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生殖医学中心
研究方向:生殖医学
一直从事妇产科、生殖医学的临床工作。研究领域涉及受精机制、卵母细胞激活研究;肿瘤生育学;环境内分泌干扰剂对女性生殖功能的影响;促排卵方案优化等方面。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编、主译、出版或参与出版著作22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多项。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多项。
学术兼职
北京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常委。北京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常委。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委。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妇女保健能力建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妇产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生育力保护和保存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医师协会妇产科专科医师分会常务理事。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医疗质量管理标准化专家。
《实用妇产科杂志》编委、《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编委、《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编委、《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Clinical Medicine》编委。
译者简介
白雪燕 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医学硕士,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主治医师,2017年起工作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胚胎培养室技术骨干,主要研究方向:胚胎体外培养、精子发生及活力影响因素及机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3篇,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两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