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品牌专栏
会议报道 | 第十届华东地区妇产科学术会议暨江西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第二十二次学术会议隆重开幕!
2025-03-23
标签:
其他
  
来源:Yu Na
浏览量:2622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2025年3月21日,由江西省医学会主办,江西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承办,华东地区妇产科学术协作组联合协办的“第十届华东地区妇产科学术会议暨江西省医学会妇产科分会第二十二次学术会议”在英雄城南昌盛大开幕。大会邀请了全国及华东地区的百余位妇产科专家进行学术分享和交流,来自华东六省一市及全国各地的妇产科专家、学者、临床医师代表等千余人齐聚英雄城,共襄学术盛宴,共谋学科发展。 开幕式 群贤毕至,共启学术新篇 大会主席、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汪利群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 本次会议大会主席、江西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汪利群教授担任大会主持人并致欢迎词。汪教授首先向莅临本次会议的各位专家及同道表示衷心感谢,并向与会医生介绍了出席开幕式的各位嘉宾。汪教授同时介绍了华东地区妇产科会议的传承史,表示这场承载着十届积淀的学术盛会,必将成为传承历史、启迪未来的重要里程碑!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李增明致辞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李增明同志出席大会并致辞,李书记介绍了江西省妇幼保健院的历史、现有发展成果及未来目标规划,感谢各级领导及专家的长期支持,强调呼吁与华东六省一市继续深化医疗指导合作协作,助推区域妇产学科发展。 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二级巡视员曾向华致辞 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二级巡视员曾向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致辞中强调:妇产科学事关妇女儿童健康与民族未来,江西省通过深化医改、优化服务体系,显著降低了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提升了妇幼健康水平,但仍面临基层资源不均、技术普及不足等挑战。他呼吁华东地区加强协作,共享资源,聚焦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共同推动妇产科高质量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中国工程院院士郎景和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郎景和教授开幕式致辞,郎院士盛赞了英雄城南昌的历史及风土人情,寄语与会专家以学术交流为契机,凝聚智慧、共谋发展,为妇女儿童健康福祉和健康中国战略注入更多专业力量。 华东会议创始人、上海市医学会原主任委员丰有吉教授致辞 华东会议创始人、上海市医学会原主任委员丰有吉教授出席开幕式致辞,他提出在知识爆炸与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妇产科工作者需直面机遇与挑战,通过开放分享研究心得、剖析行业难点,共同探索学科未来方向,呼吁学界凝聚力量,深化协作,以本次会议为契机推动华东地区妇产科事业进步,为人类健康福祉贡献更多智慧,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接着,赣皖两地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主委汪利群教授与吴大保教授共同完成会旗交接仪式,传递了华东妇产人的使命及精神血脉,标志着华东地区学术协作迈入新阶段。 院士、特邀嘉宾论坛 聚焦前沿,共话学科突破 首日议程以“创新·协作·赋能”为主题,院士论坛重磅开讲,多位权威专家分享最新研究成果。 郎景和教授:对子宫内异症的再认识——历史、现状与发展 郎景和教授带来了《对子宫内异症的再认识——历史、现状与发展》的精彩授课,全面深入地探讨了子宫内膜异位症(EM)这一复杂疾病。郎教授从历史角度回顾了EM的发现历程,EM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中尤其强调了干细胞/祖细胞理论,并探讨了其作为一种慢性病的多面性。还强调了EM对女性生育能力的影响,指出约50%的患者会面临不孕问题,并探讨了其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在治疗方面,郎教授提出了规范化和个体化的治疗策略,强调手术、药物、助孕等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应用,并提出了“源头治疗”和“标本兼治”的新理念,强调了EM的长期管理,建议将其视为一种慢性病,需要终身管理计划,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复发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陈子江教授:再谈临床医学研究与学科建设 陈子江教授带来了《再谈临床医学研究与学科建设》的精彩演讲,深入探讨了临床医学研究的重要性和现状,并以山东大学生殖医学学科建设为例,展示了如何推动学科发展。她指出,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临床医学研究是医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其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原始萌芽到技术管理规范完善的过程。当前,中国临床研究在高影响力论文发表、多中心研究等方面与欧美国家仍存在差距,面临医学信息学发展滞后、人才培养不足、经费短缺等诸多困境。她分享了山东大学生殖医学通过加强科研基地建设、打造一流研究团队、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等措施,取得了包括在《Lancet》、《Nature》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研发辅助生殖技术等多项重大成果的经验与思考,为妇产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狄文教授:人工智能技术在妇产科应用中的思考与挑战 狄文教授在《人工智能技术在妇产科应用中的思考与挑战》的精彩授课中,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现状与挑战。随着中国政府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WHO发布相关伦理指南,AI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受到更多关注。在妇产科,AI可用于智能病理诊断、医学影像识别、疾病预后模型构建、多学科会诊(MDT)辅助、女性健康管理以及辅助手术等方面。然而,AI在应用中也面临诸多挑战,如数据质量不足、假阴性问题、对抗性攻击风险、生成式AI信息真实性难以辨别等。此外,医疗AI的伦理问题,如责任归属、过度依赖AI导致医生临床技能退化等也亟待解决。狄文教授强调,医护人员应合理使用AI,保持诊疗独立性,并在使用前充分培训以理解AI的局限性。尽管妇产科人工智能处于起步阶段,但其智能化发展将朝着提升效能、满足多元化需求、保障安全、实现精准医疗和传递人文关怀的方向迈进。 华克勤教授:NCCN 2025宫颈癌更新解读 华克勤教授在《NCCN 2025宫颈癌更新解读》中详细解读了2025年NCCN宫颈癌指南的更新内容。本次更新主要包括手术范围的精细化和个体化,并针对不同分期的宫颈癌患者提出了更具体的手术和治疗建议。对于ⅠA1期伴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及ⅠA2-ⅠB2期患者,推荐行前哨淋巴结显影或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此外,更新还涉及全子宫切除术后意外发现宫颈癌的处理流程,以及晚期宫颈癌治疗方案的优化,如推荐顺铂或卡铂联合帕博利珠单抗作为一线治疗方案。这些更新旨在提高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姜桦教授:复发转移宫颈癌治疗变革 姜桦教授在《复发转移宫颈癌治疗变革》的授课中,探讨了复发转移宫颈癌的现状、治疗变革。强调复发转移宫颈癌预后较差,传统治疗效果有限。近年来,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取得突破,如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已被纳入NCCN指南。阿替利珠单抗、卡度尼利单抗等药物也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良好疗效。此外,类器官模型为复发转移宫颈癌的临床前研究提供了新工具,可模拟肿瘤异质性和免疫微环境,助力药物筛选和治疗机制研究。MTB通过整合多学科专家意见,基于分子检测结果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开启了精准治疗新时代。 本次会议为期三天,21日下午开始,会议同期设置妇科肿瘤、普通妇科、产科及计划生育、盆底等分论坛,后续议程将围绕妇科肿瘤精准治疗、生育力保护、盆底疾病综合管理、产科危急重症、母胎医学等热点展开多维度研讨。大会执行主席汪利群教授表示:“华东地区始终是妇产科学术创新的高地,期待通过会议深化区域协作,推动科研成果向临床转化,共同书写学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会议的成功召开,不仅为全国妇产科同仁搭建了高水平交流平台,更展现了我国妇产科学界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决心,为全面提升妇女健康水平、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欢迎持续关注妇产科网后续报道!

评论(0)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