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品牌专栏
守护女性宫颈健康:你必须知道的宫颈癌预防与诊疗全攻略
2024-12-11
标签:
子宫颈癌
  
来源:妇产科网
浏览量:3856
子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2020年全球约有60.4万子宫颈癌新发病例,34.2万死亡病例,主要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我国子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呈上升趋势,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22年全国癌症报告》显示:2000—2016年间,中国子宫颈癌新发病例119300例,因子宫颈癌死亡人数37200例。在中国15~44岁女性中,子宫颈癌发病率高居恶性肿瘤第三位。 感染HPV是患癌吗? 不是,感染HPV并不等于一定患癌,大多数女性可自动转阴。只有高危性HPV持续感染,才会让正常的宫颈朝着癌前病变甚至宫颈癌方向发展。从HPV感染进展至浸润性宫颈癌需要长达10年时间。 HPV感染以外的其他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口服避孕药、性生活早、多产、免疫抑制、卫生经济条件差等。39%~55%年轻女性在开始性行为2~3年内即可检测到HPV感染,有性生活的女性感染HPV的风险高达85%~90%。 预防宫颈癌:双管齐下 子宫颈癌(简称宫颈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并可预防的恶性肿瘤,通过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loma virus,HPV)疫苗接种、癌前病变筛查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其发病率。 01 接种HPV疫苗可有效减少HPV的感染率 接种HPV疫苗可有效减少HPV的感染率,性生活前接种效果最佳,WHO立场文件中明确指出:9~14岁无性行为的女孩为首选接种对象。目前主要有二价、四价和九价三种疫苗,适宜接种年龄9~45岁。三款疫苗预防宫颈癌效力无明显差异,更重要的是预防时效,原则是越早接种越好,无需“过度执着”于九价疫苗。关于疫苗的预防时效,由于疫苗上市仅16年,是否可“长期或终生免疫”尚无定论。诸多随访研究表明疫苗接种后诱发免疫应答并产生中和抗体者,10年后血清中仍可检测到中和抗体,但抗体滴度随时间呈下降趋势,具体有效免疫可持续时间需进一步证实。因此,接种疫苗对于宫颈癌预防并非“一劳永逸”;对于不适合疫苗接种或已经感染HPV人群,建议定期筛查。 02 宫颈癌筛查 筛查作为子宫颈癌三级预防里至关重要的一步,其目的和意义在于及时发现子宫颈癌前病变,并阻断其进一步发展到子宫颈癌。对于已发展为子宫颈癌的患者也能实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避免其发展到晚期,影响患者的生命。25至64岁的女性朋友,可根据自身经济条件、医疗资源等,采用每5年一次的HPV核酸单独检测/联合筛查:或每3年一次细胞学检查。 宫颈癌前病变的处理 01 宫颈鳞状上皮病变 2012年,美国病理学家协会和阴道镜及宫颈病理学会制订了LAST方案,下生殖道及肛周发生的鳞状上皮病变推荐采用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命名,分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intraepithelial leasion,LSIL)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2014年WHO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采纳LAST命名方案,但临床实践中建议将SIL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两种命名系统同时标注,如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病变(HSIL/CIN Ⅱ-Ⅲ)。 当筛查结果提示HPV16/18阳性或细胞学≥ASC-US时,建议转诊阴道镜检查联合官颈活检问。活检病变命名采取SIL+CIN双重命名,需明确腺体有无受累,难以判断者需补充P16、Ki-67免疫组化检测。主流观点认为绝大多数LSIL或CIN I/II会自然消退,约10%的CIN I和20%的CIN II会进展为CIN III,约12%的HSIL或CIN III可能进展为癌。合并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免疫缺陷或吸烟者,SIL进展风险增加;青年女性LSIL消退率较高,临床处理应相对保守。原则上应随访观察LSIL患者HSIL以消融法(I型转化区)和切除法等治疗为主,年轻未生育者处置慎重(个体化)。推荐LEEP术或锥切术中行官颈管搔刮术以评估颈管病变和内切缘状态。 02 宫颈腺癌癌前病变 2014年第4版WHO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中宫颈腺上皮前期病变仅保留了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in-situ,AIS)。AIS绝大部分与HPV感染相关,仅少部分与HPV感染无关,故2020年第5版WHO分类中将子宫颈腺癌-癌前病变分为HPV相关与HPV不相关两类。AIS发展至浸润癌平均间隔为5年,腺上皮癌前病变多起源于宫颈管内和或宫颈腺体隐窝部位,病变隐匿,部分呈多灶性、跳跃性特点,临床多无症状或偶见异常流血。AIS常规筛查检出率低,多为偶然发现,锥切后病变残余率高,甚至部分病例合并浸润性腺癌。AIS的最终诊断需依赖宫颈诊断性锥切术,同时可排除浸润癌。 宫颈腺性上皮癌前病变的处理强调病变完整切除以排除浸润癌,锥切后须严密随访。无论是否保留生育功能,子宫颈锥切术是拟诊或已确诊AIS的首选治疗方式。 子宫颈AIS锥切术需注意: 1、保障切除标本的完整性,避免标本碎片化; 2、锥切范围大小与深度需综合患者年龄、产次、生育意愿、阴道镜结果、子宫颈大小与形态、转化区位置决策; 3、锥切深度不足与手术切缘阳性、病变残留相关; 4、结合官颈管搔刮术评估内切缘。 鉴于AIS的多灶性与不连续性,诊断性锥切术不能完全保证病灶彻底清除,即使病理结果提示切缘阴性,也不能排除浸润性病变的可能。 ​研究显示,AIS锥切后切缘阴性复发风险为2.6%~3%,切缘阳性复发风险为17%~19%;切缘阴性者二次锥切或子官切除术后残留AIS的风险为20%,切缘阳性者残留病变风险为53%;切缘阴性存在浸润性腺癌风险为2%,切缘阳性者为6%。 因此子官切除术是无生育要求AIS患者锥切术后的首选治疗方式。对于希望保留生育的年轻患者,如果锥切切缘阴性,且排除浸润癌,可选择严密随诊,待完成生育后切除子宫,如生育后保留子宫的意愿强烈,需终生严密监管。如多次锥切切缘持续阳性,不推荐保留生育,广泛性宫颈切除可以作为强烈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替代选择。明确诊断为AIS患者行锥切或子官切除术后,均强调严密随访,告知术后病灶残留与疾病复发的风险,长期随访应坚持至少20~25年。 参考文献: [1]赵超, 李明珠, 魏丽惠. 消除子宫颈癌 关注一级预防[J]. 肿瘤防治研究, 2023, 50 (11): 1039-1044.[2]李梦园, 王丹丹, 张宁宁, 杨清. 子宫颈癌筛查方法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23, 39 (04): 474-477.[3]高福锋, 张师前. 子宫颈癌的预防与规范化诊疗[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 51 (03): 258-263. 文章经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编:YuTing

评论(0)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