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识解读 | 张静澜教授:新一代无创产前筛查技术NIPT2.0临床应用策略专家共识
出生缺陷是影响我国人口质量的重要因素,产前筛查和诊断是降低严重出生缺陷发病率、提高出生人口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近日,《新一代无创产前筛查技术NIPT2.0临床应用策略专家共识》重磅发布,该共识是首个针对胎儿染色体异常和单基因遗传病同步无创产前筛查新技术NIPT2.0的临床专家共识,标志着我国在无创产前检测技术应用领域的又一重要进展。
为了更好地对《共识》进行解读,我们特邀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张静澜教授,针对NIPT2.0的技术进展、临床应用策略等方面展开深度访谈。
1.NIPT2.0的目标疾病是哪些?适用于哪些人群?
NIPT2.0,我们叫它下一代的NIPT技术,与第一代NIPT技术相比增加了检测新发突变造成的显性单基因疾病。
第一代的NIPT主要针对染色体变异造成的疾病,比如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非整倍体,还有染色体的微缺失/微重复,也就是CNV的变化。
NIPT2.0增加了显性单基因疾病的筛查技术,在这次专家共识里提出了NIPT2.0适用于检测这三类疾病: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和显性单基因遗传病疾病。比如微缺失里面包括22q 11.2的DiGeorge综合征、显性单基因疾病里的软骨发育不全、致死性骨发育不良和努南综合征等,都是既往产科通过超声手段在中晚孕期检测到的,现在我们通过NIPT2.0技术可以把这些单基因疾病进行早孕期筛查。
NIPT2.0的建议适用人群与第一代NIPT相同,目前在中国适用于12周以上的单胎妊娠。推荐进行NIPT2.0的孕周范围为12至22周。若超过22周,则留给我们进行产前诊断和临床决策的时间窗口会较为紧迫,因此通常建议在22周之前。。
2.NIPT2.0较上一代无创产前筛查技术(NIPT和NIPT Plus)有哪些优势?
对于隐性疾病,目前主要依赖于携带者筛查或胚胎植入前的遗传学检测来进行阻断。传统的NIPT技术主要用于筛查由新发突变造成的严重染色体疾病,而NIPT2.0技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显性单基因疾病的筛查能力。相比第一代NIPT技术,NIPT 2.0 在筛查范围上实现了从染色体异常扩展到显性单基因疾病,提升了对胎儿不同类型遗传疾病的早期发现能力。
3.对于规范应用NIPT2.0有哪些措施?
首先,虽然NIPT2.0筛查疾病的种类增加了,但并非针对所有可能发生的遗传疾病。即使做了NIPT2.0或者任何一个其他的遗传学的筛查检测,都有检测后的残余风险,因此要明确的告知受检者。当然,通过前期的临床研究的队列发现,和第一代技术相比,第二代的NIPT的检出率,特别是对有严重胎儿结构畸形的遗传病的检出率会提高约60%,可以显著减少遗传学的漏诊。通过NIPT2.0检测单基因疾病的检出率有大幅的提升,但要明确的告知受检的孕妇,通过这一个技术手段并不能检测出所有的遗传疾病,无论是技术水平的限制还是对人类基因的认知,目前都还不能对所有可能的遗传病的检出率达到100%。
其次,对于NIPT2.0检测,存在一些禁忌证。对于存在已知变异的父母双方,特别是在我们检测范围内的遗传病的变异,这个时候不推荐做无创的筛查,我们要根据家庭的具体情况,以及遗传病的靶点做产前诊断,我们通过介入性的方式对这个胎儿进行金标准的诊断。
尽管前期研究表明,NIPT2.0在检出率、灵敏性、特异性等检测性能方面,实验室和临床效果均有显著提升,但需注意的是,NIPT技术检测的并非直接来源于胎儿的DNA,而是胎盘的游离DNA。由于在一些罕见情况下,胎盘与胎儿的基因组构成可能存在差异,所以NIPT技术只是筛查手段,不能作为包括是否继续妊娠在内的临床决策的最终金标准。对于检测后的遗传咨询也很重要,当收到一份检测报告,我们都需要明确的告诉这个孕妇这是一个筛查,如果要做进一步的临床决策需要依赖金标准。介入性的产前诊断的结果才是临床决策的最终依据,而不是依赖于无创筛查的结果。
4.NIPT2.0存在哪些局限性?
NIPT 2.0 作为一种产前筛查技术,能够鉴别出存在遗传病高风险的胎儿或高风险妊娠,为后续的遗传学诊断提供参考。然而,该技术的主要局限在于无法做到100%的确诊,其筛查结果仅提供高风险的提示,需结合进一步的临床管理与诊断。
其他局限性及潜在的临床风险包括,一些筛查结果可能会引发孕妇的心理焦虑。特别是在孕妇对相关遗传病的认识不足时,如果缺乏充分的遗传咨询,孕妇可能会因为对筛查结果的误解而产生不必要的焦虑。然而,如果能在筛查后进行充分的遗传咨询,帮助孕妇了解该疾病的自然病程、发展过程及预后,往往能够做出更理性和科学的决策,从而减轻焦虑。此外,即便孕妇因筛查结果而出现心理压力,仍可通过心理咨询干预以减轻孕期焦虑,降低心理压力对妊娠带来的负面影响。随着医学与科技的进步,产前筛查覆盖的遗传病种类逐渐增多,因此临床上应投入更多医疗资源,开展针对孕妇的全面遗传咨询,帮助她们缓解筛查后的心理焦虑,从而更好地进行孕期管理,优化妊娠结局。
专家简介
张静澜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静澜教授运用基因组学、生物化学技术开创了多种遗传疾病的诊断方法,在罕见病的研究领域产生了重大国际影响。2019年张静澜教授在《Nature Medicine》上首次报道了基于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核酸的多种单基因疾病的无创产前筛查技术,得到《Nature》社论的高度评价,被评论是出生缺陷防治的重要进展。此外,张静澜教授还首创了集染色体非整倍体、微缺失/重复综合征、单基因疾病的多种类型遗传疾病的无创产前筛查,研究成果发表于《Cell Discovery》,相关技术获得专利授权并转化为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其检测试剂盒完成了注册检验和回顾性临床试验研究。该临床应用成果得到国际广泛关注,张静澜教授连续受邀在2022年和2023年的医学遗传学最高水平会议,American Society of Human Genetics 和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年会作主席台汇报,相关成果也于2024年发表在《Nature Medicine》。此外,张静澜教授利用基因组学技术发现了新的人类致病基因VPS11、RBM42等,并揭示了其与人脑发育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及作用机制。张静澜教授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Nature Medicine》(2)、《Cell Discovery》、《Molecular Cell》、《Protein & Cell》、《Genetics in Medicine》、《Journal of Molecular Diagnostics》等期刊发表了多篇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参与编纂教材四部。张静澜教授曾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