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手术部位感染防控的专家共识(2020 年版)山东省疼痛医学会
2021-10-08
作者:王建东、陈亮等
来源:中国妇产科
浏览量:42061
尽管抗菌药物不断升级换代,但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SSIs)依然是手术相关病死率、住院费用增加及住院时间延长的常见原因之一,为此患者承担着身体及经济的双重损失,预防和控制SSIs 在妇科手术综合管理中亟需进一步加强。2010 年,原国家卫生部颁布了《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并给出了具体指导原则[1]。从全球视野出发,以医疗卫生发达的美国为例,2017 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 tion, CDC)的报告表明,依据消费者价格指数,预估每年因SSIs 导致的医疗保健支出为 35 亿 ~ 100 亿美元[2],如严格遵循规范的防控策略,SSIs 的发生率约可降低55%。2018 年,WHO 发布了《全球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指南》[3],同年医疗感染控制实践咨询委员会(Healthcare Infection Control Practices Advisory Com⁃ mittee, HICPAC)以及 CDC 联邦咨询委员会也对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指南进行了适时更新[4],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 ogist, ACOG)也再次更新《妇科手术感染预防》指南, 凡此皆为妇产科SSIs 的防控进一步提供了新的规范[5]。我国《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至今已有十年余,鉴于时代变化和专业特点,亟需借鉴国外的先行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妇科手术部位感染防控专家共识。为此,山东省疼痛医学会组织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围手术期防控专业委员会的有关专家制订本共识,以期为广大的妇产科同道提供可行的参考意见。
一、手术切口和SSIs 的分类
2015 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6],依据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将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 - 污染切口、污染切口和污秽 - 感染切口。依据感染部位的不同,手术部位感染又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和器官 / 腔隙感染。参考外科手术切口分类和中华医学会《妇产科抗生素使用指南》[7],对妇科常见手术切口进行了分级。
(一)外科手术切口分类
根据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 - 污染切口、污染切口和污秽 - 感染切口。
1. Ⅰ类切口(清洁手术):手术不涉及炎症区,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2. Ⅱ类切口(清洁 - 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手术、胆道手术、子宫全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等。
3. Ⅲ类切口(污染手术):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包括:手术涉及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新鲜开放性创伤但未经及时扩创;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4. Ⅳ类切口(污秽 - 感染手术):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伴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二)手术部位感染的分类
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 / 腔隙感染。
1. 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手术后30 d 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2) 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3) 具有感染的症状或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1) 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
(2) 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
(3) 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Ⅱ、Ⅲ度烧伤创面。
2. 切口深部组织感染:无植入物者术后 30 d 以内、有植入物者术后1 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 / 腔隙部分。
(2) 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体征,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及疼痛。
(3) 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其他感染证据。同时累及切口浅部组织和深部组织的感染归为切口深部组织感染;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 / 腔隙感染,无须再次手术归为深部组织感染。
3. 器官 / 腔隙感染:无植入物者术后30 d 以内、有植入物者术后1 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术中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器官或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
(2) 从器官或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
(3) 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器官或腔隙脓肿或其他器官或腔隙感染的证据。
(三)妇科常见手术切口分类
1. Ⅰ类切口的手术:腹腔镜或开腹途径,卵巢(冠) 囊肿剥除术或切除术,附件切除术,宫外孕手术,输卵管整形、吻合、输卵管系膜囊肿手术,卵巢楔形切除术,卵巢剖探术,子宫肌瘤剔除术,阔韧带肌瘤切除术,阔韧带囊肿切除术,探查术。
2. Ⅱ类切口的手术:①经腹或腹腔镜各类全子宫切除术,包括含子宫切除的各类妇科恶性肿瘤手术。